对于虚拟货币而言,2021年并不好过。不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更是在九月份迎来终结一击——虚拟货币“挖矿”在国内被全面禁止,全链条整治由此开启。
严监管之下,国内虚拟货币“挖矿”算力断崖式下跌。据不完全统计,超20家涉虚拟币企业宣布停止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持续做好虚拟货币“挖矿”全链条治理工作,让“挖矿”无处遁形。为实现虚拟币挖矿“清零”目标,已有15个省份开展专项整治。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针对虚拟货币等带有非法融资属性金融类产品的监管体系,从风险、交易、融资、炒币、挖矿全链条全方位整治“炒币”格局。1万余种加密货币何去何从?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块链技术日益壮大,以太坊、比特币等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价格2021年经历了大涨大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虚拟货币仍然缺乏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交易仍然以投机炒作为主。
自比特币问世以来,私营部门推出各种所谓加密货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影响力的加密货币已达1万余种,总市值超1.3万亿美元。
据了解,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是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过去几年,比特币价格飞涨,受财富效应吸引,比特币“挖矿”成为一些资本竞相追逐的产业,一些企业以发展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为旗号,纷纷布局虚拟货币“挖矿”业务。
但是,“挖矿”产业大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比特币算力曾长期占据全球算力的70%以上,大量民间资本先后角逐这一行业,挤占了这些资本原可服务于实体经济或其他数字经济的机会成本;“挖矿”属于高耗能产业,消耗大量能源,造成国家碳减排的压力;“挖矿”产业无止境的壮大,比特币系统算力的增强,带动国内更多散户加入“炒币”大军,金融风险蔓延的可能性也不断加大。
虚拟货币今年堪称“流年不利”,狂跌爆仓已经多次。以比特币为例,今年4月初,比特币创下近65000美元新高后,于6月底大幅累跌逾五成。9月初触及53000美元后,数周内又回调约25%。11月10日比特币高见68990美元创历史新高,于11月19日一度跌穿56000美元水平,低见55666美元。
12月更是“雪上加霜”,比特币整体跌幅进一步扩大,价格跌破4.8万美元,创下5月以来的最低点。
实际上,虚拟货币监管风暴下,行业逐渐清退已成定局。此前,多位币圈大佬宣布退圈、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宣布将停止支持股票代币相关交易服务。
全链条整治!
20多家虚拟货币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虚拟货币“挖矿”行业快速发展表现出的风险,相关监管部门此前已有警示和要求。
早在2018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工作领导小组曾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挖矿”业务;今年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坚决防控金融风险,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多年来,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不仅加大金融潜在风险,更是对环保埋下隐患。深远来看,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定调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9月,央行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虚拟货币戴上“紧箍咒”的同时,挖矿行为也被进一步限制。同一天,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要求严禁为相关企业供电。
自两项《通知》发布后,虚拟货币市场迅速下挫,相关概念股齐跌,多家挖矿企业、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行情网站表示积极响应监管政策。有媒体统计,截至10月7日,已有超20家涉虚拟币企业宣布停止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虚拟货币“挖矿”治理专题视频会议,要求各省区市切实负起属地责任,建制度、抓监测,对本地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进行清理整治,严查严处国有单位机房涉及的“挖矿”活动。
在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不是真正的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此外,明确阐述了虚拟货币“挖矿”的危害,并表示将持续做好虚拟货币“挖矿”全链条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
以“清零”为目标!
15个省份加入整顿“队伍”
年内,随着全国整治虚拟货币“挖矿”的强监管信号进一步释放,多地纷纷开展全面清理整顿挖矿行为,虚拟货币“挖矿”市场迎来最严监管。据证券日报,今年以来,为实现虚拟币挖矿“清零”目标,已有 15 个省份开展针对虚拟币“挖矿”的专项整治。
2021年2月底-5月底,内蒙古连发三项政令,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随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跟上步伐,开展虚拟币“挖矿”活动清理整顿。9月份《通知》出台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也开始了行动。
10月8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网站发布工作动态称,近日全面排查省内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监测发现开展虚拟货币活动的矿池出口流量达136.77Mbps,参与“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总数4502个,消耗算力资源超10PH/s,耗能26万度/天。
浙江突击抽查了全省7个地区20家国有单位的36个IP地址,严肃查纠了一批利用公共资源参与虚拟货币“挖矿”与交易的违规违纪行为。查封“矿机”68台、单机260余台,查处利用公共资源主动“挖矿”48人。
陕西没收用于窃电的比特币矿机2000余台,同时,对汉中勉县群峰机械厂特大比特币“挖矿机”窃电案、汉中汉台通达运输有限公司比特币“挖矿机”窃电案等专案侦查工作进行联合督导。
不同于浙江、陕西的雷厉风行,海南以市场化手段提高电价的方式清退虚拟货币。12月3日,海南省发改委决定将虚拟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实行差别电价,加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80元,同时不允许虚拟币“挖矿”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云南省能源局则在12月10日披露了云南省中小水电站向比特币“挖矿”非法供电实现“清零”。据初步测算,云南中小水电向比特币“挖矿”非法供电“清零”后,全年可节约电量20亿千瓦时。
严监管之下,国内虚拟货币“挖矿”算力断崖式下跌。相信在未来,我国实现虚拟币挖矿“清零”目标不会遥远。
来源:新浪潮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