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张冲喜发微博感叹,“贝贝网裁员10分钟走一个,都不带交接的,一天走了近百人”。作为国内最大母婴电商平台,裁员消息一出,迅速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形成舆论场,而距离上一次贝贝网的北京裁员风波仅隔了两个月。
贝贝网在近一两年获得了来自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高榕资本、IDG资本等机构的青睐,获得了C轮和D轮融资。此次裁员人数在100人左右,主要涉及营销、运营、设计、客服等部门。对此,贝贝网CEO张良伦回应称,此次裁员10%,属于正常的人员优化。
从去年开始,乐视、蘑菇街、奇虎360、滴滴、阿里巴巴、暴风魔镜等公司相继传出裁员消息,“人员优化”也成了互联网公司的最新热词。
根据3月10日联商网发布的《2017年2月电商领域融资报告》显示,2月只有22家电商融资,创历年最低。有网友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经过10年左右的暴发期,很多看似蓬勃发展的公司,已经出现了机构复杂、人员冗余、业务市场反应不及时等现象。自资本寒冬以来,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裁减员工、削减开支等“瘦身”方式纷纷被搬上“手术台”。
林鹏(化名)是这次贝贝网大规模裁员事件中被裁掉的一名技术人员,被“连窝端掉”的还有他的整个部门。2016年贝贝网招人最猛的时候,林鹏被招进了公司,工作了半年多。林鹏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忆说,那段时间公司的气氛很好,有一股热血沸腾的冲劲,特别想用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发展“发光发热”。
“没想到3月9日自己也接到了被裁通知,虽然此前陆续有小伙伴退群,身边也有同事陆陆续续被叫去面见大佬和HR,心里也稍有准备,但接到通知内心还是五味杂陈。”林鹏说,当时签的是3年期合同,公司确定的补偿是T+2,对于这个补偿“我还是蛮开心的,我身边被裁的朋友也都蛮积极的,毕竟补偿了很多,没有觉得公司对不起我们,也不会沮丧和消沉。可能是我们搞互联网的,对于跳槽和‘被优化’习以为常了,有的人反而能够找到更好的下家。”
知乎上,一被裁的贝贝网前员工则用“日了狗”来形容被裁时的内心感受,“早上还元气满满地过需求、跟进度,中午刚听到各种裁员风声,下午就被叫去面见HR,没想到这个‘幸运球’砸到了自己身上。”但因为公司的赔付到位,他对被裁无话可说,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被优化了。
“这次裁员主要是根据业务部门展开的,并没有考虑年龄问题。”林鹏坦言,面临中年危机的被裁员工就比较惨了,他们都很愤怒,再出去也不好找工作,不像年轻人能拿到赔付金反而有因祸得福的感觉。
出身于阿里巴巴的张良伦表示,此次裁员效仿了阿里的“3/6/1”人才盘点体系。即30%是最有潜力的,60%是潜力一般的,10%是没有潜力的。每位主管都要给自己的下属打分,并根据361原则对员工素质进行强制排序,强调主管的责任感。“组织活力是很重要的,团队要保持狼性和危机感。”
林鹏认为,公司根据业务发展节奏,进行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和效率调整也情有可原,但此次裁员的速度之快让许多员工很难接受。林鹏猜想,贝贝网裁员或许就是因为业务的调整收缩。去年贝贝网探索非母婴领域,比如美妆、服饰等方面,但这些扩展都不是特别顺利。资本寒冬之下,紧缩是正常的。
互联网行业高薪挖人、补贴、烧钱模式似乎已走下历史舞台,裁员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从去年开始,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裁员大军,采取“末尾淘汰制”,进行人员优化。
2016年8月,就有360员工在知乎上表示自己被裁员,被领导告知在9月1日前可以每天打卡然后去找工作。而360方面人士则回应称,互联网业务变化形势太快,业务调整属于正常行为。
美丽说和蘑菇街自从正式合并以来,裁员风声就没断过。社交媒体脉脉上就有内部员工爆料称,因业务调整,美丽联合集团(蘑菇街与美丽说合并后成立的公司)已经裁员近百人,比例高达20%,运营、HR、市场等部门成为裁员重灾区。
2016年11月,乐视也启动所谓的“末尾淘汰制”,幅度大约为8%至10%,乐视目前约1.3万员工,被“末位”淘汰的员工约1300名左右。
暴风魔镜更是传出预计裁员50%左右。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回应称,对于一度超过500人的队伍而言,在资本寒冬中经营压力太大,所以暴风魔镜前段时间做了拆分和裁员。此项业务调整裁员200人左右。
截至记者发稿时,又有网友爆料58同城也开始变相裁员,发内部邮件要求员工必须加班,将淘汰率从原来的5%~10%提高到现在的10%,员工工时低于平均工时即自动被淘汰。对此,58同城回应,确实发了内部邮件,但“目前计划人员调整系正常的末位淘汰,集团不会强制要求所有人加班”。
在全民创业热潮爆发,资本疯狂涌入的催生之下,互联网行业如“大象飞天”迅速膨胀。但在资本回归理性后,互联网企业只能裁员以“自救”。不可否认,在估值虚高、战略转型、业务调整、资金链危机的局面下,过冬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