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在很多人眼里,眼镜是十大暴利行业之一,几十元的镜片价格能卖到几百元,甚至更高。有“A股眼镜零售第一股”之称的博士眼镜(300622,SZ)于3月15日正式上市交易,其单只镜片的平均采购成本在30元左右,平均售价则达到240余元,因此公司近三年主营业务毛利率都超过了70%。
不过,与主营高毛利率不相对应的是,博士眼镜的净利率却不足10%,甚至不如食品、服装行业,这也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博士眼镜的净利率如此之低?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博士眼镜店,并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剖析其中的秘密。】
3月15日,有着“A股眼镜零售第一股”的博士眼镜(300622,SZ)正式上市交易,其高毛利、低净利问题依旧成为外界热议的话题。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博士眼镜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3.08%、75.82%和75.65%,单只镜片的平均采购成本只有28.82元,但是平均售价则高达241.23元。与高毛利率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博士眼镜不足10%的净利率,这让外界对博士眼镜上市后的未来疑窦丛生。
“采访问题我们已经收到,会有相关部门给予回应,但具体回应时间我们无法保证。”针对前述问题,博士眼镜证券部人士如此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而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获得公司的回应。近日,记者走访博士眼镜线下门店,采访多位眼镜行业从业人士及专家,以期揭开博士眼镜的“暴利”之谜。
●售价高出进价5倍多
根据招股书,2016年博士眼镜的单副镜架和单片镜片的平均采购成本分别为89.06元和28.82元,对应售价分别高达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采购成本不过147元的眼镜,在博士眼镜的直营门店柜台进行售卖后,价格一跃飙涨至916.69元,进价与售价相差了5倍多。
此外,公司经营的太阳镜、隐形眼镜、隐形护理液以及老花镜在2016年的平均采购成本分别为141.75元、48.82元、28.2元和28.81元,而在博士眼镜直营门店的零售收入中,售价分别为513.69元、149.49元、67.13元和121.44元。
“我们只做镜架,像博士、宝岛等都是直接下单给我们,他们有量,一次都是好几千副。”一家给博士眼镜供货的上游企业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财报体现的89元只是各个品牌镜架的平均成本价,公司供给博士眼镜的镜架更为便宜,平均一副单价在20元左右。
另一家眼镜代工厂内部员工亦向记者坦言,一副眼镜的成本最多几十块钱。该员工表示,其准备积累几年出来开个眼镜零售店,“上游供货的我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拿到比较便宜的价格,本身开店门槛不高,只要自己再学验光方面技能就好了。”
记者发现,从2014年到2016年,博士单幅眼镜的平均售价从1054.7元降到916.69元,降幅约13%,采购成本则从190.75元降到146.7元,降幅约23%,成本的降幅远远大过售价的降幅。
也正是如此大的价差,博士眼镜近三年来的平均毛利率都在70%以上。招股书披露,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博士眼镜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3.08%、75.82%和75.65%。从单个产品毛利率来看,镜片的毛利率最高,2016年达到了86.21%,隐形眼镜及隐形护理液的毛利率相对最低,分别为63.64%和55.03%。
●线上线下打折促销
记者留意到,目前在美团、百度糯米等多个团购网站上,均出现博士眼镜旗下多个门店开展的低价团购套餐,折扣在3.9折到4.5折不等,参与团购人数最多的有近4000人,比如对外宣传为价值1878元配镜套餐,在团购网站仅售880元。
除了线上团购套餐,线下门店也有不少打折优惠活动。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一家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门店。该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博士旗下自有品牌莱博特德推出折扣套餐,镜架有199元、299元和699元三个不同价位,均属板材架,若要镜片,只需再加1元,便可赠送一对价值390元的镜片。
“镜片也可以不选价值390元的套餐,我们也有进口镜片,比如折射率为1.74的豪雅镜片,价格在4980元。相比之下,国产镜片价格会低点,但折射率最高只能到1.67,价格在720元左右,折射率越高镜片就越薄,相应价格也会贵一些,主要看你的度数。若度数小,可以选国产的折射率低一点的,价格比较便宜,也有一两百的。”前述销售人员补充说道。
对于其他品牌的眼镜是否有如此折扣,该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像雷朋等进口品牌,所有的消费者享有会员折,即消费满2000元打8.8折,不足2000元的打9.5折。
当记者问到单独验光是否能免费时,该销售人员表示,若不配镜,单独验光需另收20元验光费,配镜则不收验光费。
眼镜行业资深研究人士、问道咨询首席顾问王翔飞告诉记者,对于零售眼镜店而言,提供给消费者的价格不仅仅是一副眼镜的产品,配一副眼镜关键是验光的准确性,真正具有价值是验光服务,但中国眼镜零售行业,这块服务大多是不收费的,而国外是收费的。
“去每一个店都被告知都有打折,这其实说明行业产品价格本身不透明,消费者对眼镜价格没有概念。”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研究人士坦言。
●销售费用占营收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高毛利的支撑以及线上线下打折促销的推广,博士眼镜的赚钱能力依然不足。记者研究公司招股说明书发现,虽然博士眼镜2016年营业收入有4.15亿元,毛利润为3.15亿元,但净利润只有3778.47万元,净利率只有9.1%。
公司净利润低的原因,可以从销售费用中看出“端倪”。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博士眼镜的销售费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84亿元、2.02亿元和2.24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0.97%、53.84%和53.88%,吞掉了毛利的大部分。
根据招股书,博士眼镜的销售费用主要构成为员工薪酬、租赁费、折旧摊销费等。细看销售费用可发现,2016年公司的租金、物业、水电费达1.13亿元,占销售费用的50.67%,如果再算上工资、社保,两者合计占比就已超过了销售费用的九成。
王翔飞分析称,对于眼镜行业而言,销售费用占比在50%以上已属较高,正常而言这个数据在行业是40%左右,主要原因或因博士眼镜大部分店铺集中在广东尤其是深圳,各项费用成本均较高。
对此,博士眼镜在招股书中也坦言,销售费用逐年增加主要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和门店数量增加有关,公司大部分门店均为直营店,由于门店选址要求较高,单位面积租金高,且租赁门店数量多,导致销售费用较高。
博士眼镜解释称,根据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上调基本工资。此外,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促销活动的增加,员工薪酬中销售提成和促销奖励费用增加。
博士眼镜号称是国内销售规模、门店数量领先的眼镜连锁零售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末,公司拥有318家连锁门店,其中直营门店304家,加盟门店14家。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直营门店营业总额为4.05亿元,平均单店产值只有133.5万元,其中博士眼镜平均营收为132.36万元/店、总统眼镜为246.05万元/店。
王翔飞坦言,从这些数据看,博士眼镜、总统店均属行业平均水平,但是放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其单店产值已经很难盈利。根据招股书,在江西、北京、重庆、成都等15家博士眼镜的全资子公司中,有9家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安徽、深圳两家子公司亏损最为严重,2016年,这两家公司分别亏损152万元和110万元。
“这些店如果用来卖服装,或远超过上述销售额,眼镜本身是一个低频次的销售品类,如果没有这么高的毛利率支撑,在深圳根本没办法支付相应的费用,如果毛利率再低点,这些店根本撑不住。”王翔飞进一步解释道。
“从投资回报角度分析,博士眼镜因为要上市,所以很多东西都做得比较规范。”王翔飞举例称,在员工保险、税收等方面,如果只是个人去投资开一个眼镜零售店,不用缴纳员工保险,利润比较可观,但如果把员工保险、税收等费用加进去,净利率不到10%也属正常,不光是博士眼镜,在眼镜行业都差不多。
●行业上下游利润分配不合理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主营业务为眼镜零售的企业,也难以找到在财务指标、经营模式上能和博士眼镜进行对比的企业。而在博士眼镜上市前,眼镜行业的“暴利”早已成公开的秘密。
对此,不少眼镜行业从业人士就向记者“喊冤”,表示强行将“暴利”标签贴在眼镜行业并不公平,眼镜零售店本身其实并不赚钱。
在王翔飞看来,目前整个眼镜产业链里面利润分配并不合理,比如生产端的供应商,利润就非常薄,更多毛利出现在零售终端,这也导致眼镜供应商没有品牌出现,因为没有利润做品牌。
以同样在A股上市,号称全球眼镜市场上中国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的康耐特(300061,SZ)为例,主要从事树脂眼镜镜片和镜盒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康耐特的营收为5.54亿元,毛利润为1.84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为33.46%,净利率为8.76%。
同为消费产品,眼镜行业的净利率其实不算低,比如卖鸭脖的煌上煌(002695,SZ),去年的净利率只有7.65%。但比起服装行业,博士眼镜稍显逊色。记者对比了一家去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杭州服装企业江南布衣(03306,HK)。根据最新公布的2016年下半年业绩报告,江南布衣的毛利率虽略逊于博士眼镜,但也高达64.4%,净利率为17.4%,赚钱能力远胜博士眼镜。
前述不愿具名的零售研究人士表示,相比其他终端零售,博士眼镜平均70%的毛利率的确偏高,但如果对比服装行业有些企业还是有些逊色,只是因为眼镜行业的品牌附加值未能体现出来,包括服务的价值都没让消费者感知到。
经营者说
一位资深验光师的感叹:畸形的行业,将所有成本都加到眼镜里
每经记者欧阳凯每经编辑赵桥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配一副合适的眼镜,首先要进行验光,而在国内的零售眼镜店中,大部分是不收验光费,甚至不少店铺为了招揽生意还开展“免费验光”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释毛利率较高时,博士眼镜的招股书给出了三大原因,其中一大原因便是,眼镜零售行业在销售过程中需要眼视光专业人员为顾客提供验光和定配等服务,眼镜商品的零售价格中包含了眼视光专业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价值。这也意味着,验光其实并不免费,因为它的成本已经加到眼镜的销售。
那么,验光究竟有多大价值?在一家眼镜零售店中其又占了多大成本?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一位资深验光师、云视野创始人张仕郎。在他看来,验光才是眼镜店的核心,验光的成本比眼镜本身进货价还高,如果不能验光,眼镜店和服装店没区别,并且验光应该收费。
验光师兼销售可拿提成
张仕郎告诉记者,配一名验光师,算上社保,一个月至少要给5000元工资,每个眼镜店至少要有2名验光师,“验光师还兼销售,可以拿提成。”
根据《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标准》,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共分五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但从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六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其中就包括了取消眼镜验光员、配装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审批。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清理规范职业资格第一批公告》,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的职业水平评价由经批准并授权的地方、行业技能鉴定机构来实施承办。即便如此,其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却并不得到业内的认同。
张仕郎表示,对于从业者而言,审批的取消影响不大,专业的人依然专业,不专业的人,依然可以买证,职业资格证并不是一个验光师的门槛。
中山明远眼镜总经理张明远曾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取消验光员、配装员的审批制度,并不是要取消证书的有效性,而是不需要必须持证上岗,管理部门也从来没有对是否持证上岗进行过监督检查,“我的一个员工在我这里做了两个月,根本没有接触验光工作,辞工到其他店里就做了验光师。”
这是否导致国内验光师参差不齐?张仕郎表示,国内大中型眼镜零售店的验光师大部分是合格的,有少数不合格。在他看来,大部分验光出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粗心,或赶时间,而小型的眼镜零售店验光技术会稍差一些。
张仕郎向记者解释,传统的验光流程一般需要25分钟,太久的验光并无益处,一般验光不超过40分钟,反复不同度数的镜片来回试,一旦超过40分钟,用户的眼睛会累,验光更加不准确,25分钟到10分钟,是比较负责的眼光速度。
“验光师培训1到2个月可以上岗,国内技术门槛本身并不算高,不能和程序员相比。”张仕郎还告诉记者,不少眼镜店虽打出“免费验光”,但是不配镜不写验光处方,因为电脑验光单不能作为配镜处方,主要是防止客户上网配镜。
张仕郎说,大部分眼镜店的人流非常少,这是由眼镜消费频次低导致的,一副眼镜从进货到卖出去,一般在1年左右,效率很低,服务半径小,频次低,导致传统眼镜店不得已用高毛利掩盖低效率。
以博士眼镜为例,2016年的存货周转率为1.45。眼镜行业资深研究人士、问道咨询首席顾问王翔飞解释,经过换算,通俗点解读为其库存是8个月周转一次。
博士眼镜也指出,眼镜特别是镜架和太阳镜等商品的材质、色码、款式及品牌较多,导致眼镜零售业的门店需要储备较多的货品以供顾客选择,因此一般存货余额较大,另外,顾客购买眼镜一般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需求,除隐形眼镜外,换镜周期一般较长,导致眼镜周转一般较慢。
张仕郎举例称,大中型零售门店一般要交17%的增值税,房租占23%左右,人力成本占20%以上,国产的一整套验光设备价格在5万到10万元,人力成本算上验光成本,基本上和房租差不多,这几块合计就占到营收的近50%,若再加上库存和财务成本等等,利润微乎其微。相比之下,小型眼镜店由于成本较低,利润反而更高。
验光和眼镜能否“医药分离”?
眼科验光专家钱广来曾撰文称,在英美等国家,要想当验光师必须是眼视光学专业毕业,这是最基本的门槛,非此专业毕业的,包括普通眼科医生都是不允许从事验光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专业对口,让真正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从事验光工作。有的国家门槛更高,需要取得眼视光博士学位才发给验光执照。
张仕郎坦言,中国有30多万的验光师,若全靠科班培养,人才不够。国外验光需要预约,且验光价格多数在100美元以上,而眼镜,网上有几十美元的,甚至是10美元都有,相当于医药分离。
“验光成本本身就比眼镜贵。”张仕郎表示,眼镜只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只是中国消费者不愿意为服务买单,更愿意为实物买单。
“验光收200元,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但把验光的200元加到眼镜成本100元中,大部分人却可以接受。”张仕郎无奈说道。
事实上,一直以来,行业内都有种呼声,希望对验光进行高收费,从而降低眼镜的价格。钱广来在前述撰文就提到,应该引进英美等国的验光准入制度,提高眼视光专业验光师的待遇,眼镜销售机构应该实行验光收费,严格按标准程序去验光,眼镜价格应该降下来,即“验光收费、眼镜低价”的销售模式,确保验光的准确性,杜绝度数不合格的眼镜对眼睛的危害。
张仕郎认为,这是更合理的一种结果,也期待这样的结果,但现实情况是,国内的医院因有政府补贴,验光一般只收二三十元,行业内尚未有人敢把验光费收到200元以上,而其实200元的验光费算上工资、房租,对零售店来说已经是没有利润可言。这就导致形成恶性循环,畸形的眼镜行业,将所有成本都加到眼镜里面去。
他举例称,一副眼镜成本100元,卖800元,消费者尚可勉强接受“被宰”,如果眼镜卖200,验光收600,则没有人接受,目前验光费根本不能定到一个较高的价格。
在张仕郎看来,未来的眼镜行业应该往人工智能方向走,即实现机器人验光,全部系统化,这也意味着,不需要验光师,不需要眼镜店,只要在家里就可实现电脑验光、下单等。
行业观察
博士眼镜“一边开店一边关店” 互联网眼镜跑马圈地
每经记者项义妹每经编辑姚治宇
一直以来,传统眼镜零售商的发展都受制于租金及人工等成本上涨。眼镜零售企业博士眼镜(300622,SZ),长期处于“一边开店一边关店”的状态。2014~2016年,博士眼镜3年间一共开店147家,关店76家。
相比之下,互联网眼镜零售商在租金和人力成本等方面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催生了一大批新型企业,如望客眼镜、LOHO眼镜、亿超眼镜和伊视可等。
音米眼镜创始人李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眼镜零售行业,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一定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眼镜零售将倒逼传统眼镜店改革,用高效率的运营降低各项成本,将眼镜零售价降低的同时,及时准确的收集及反馈消费者需求,以终端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销定产,打破传统眼镜行业从前的卖方市场模式。
3年开店147家关店76家
目前,博士眼镜经营的直营连锁门店,主要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房产,或与商场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经营,租赁费支出是其一项较大的营业成本。
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博士眼镜的租赁费支出(含物业和水电费等)分别为0.95亿元、1.06亿元和1.16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33%、28.26%和27.91%。
对于公司门店租赁费支出提高的原因,博士眼镜方面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一方面是其连锁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租金上涨所致。
随着商铺租金水平的逐年上升,博士眼镜除了承担越来越高的租赁成本外,其经营模式也面临着不确定风险。
根据招股书披露,街边店铺一般与业主签订3~5年的租赁合同,而商场店则是根据各商场招商要求,一般采取每年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博士眼镜因多种不确定因素而面临一定的续租或续约风险。事实上,其长期处于“一边开店一边关店”的状态。
2014~2016年末,博士眼镜直营店的数量分别为260家、268家和304家。其中,2014年,博士眼镜新开55家门店,同年关闭了28家门店;2015年,新开29家门店,同年关闭21家门店;2016年,新开63家门店,同年关闭27家门店。
博士眼镜在招股书中称,关闭门店的具体原因包括租赁物业因城市规划被拆除、物业方铺位调整导致公司无法续租、租金上涨幅度超出可承受范围、自身发展战略发生变化而主动撤店和商圈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
其中,2014~2016年,博士眼镜因租赁或联营合同到期不能续约而关闭的直营门店数量分别为10家、6家和11家,占公司各期末直营门店总数的3.85%、2.24%和3.62%。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实体眼镜店来说,仅仅是店铺装修费,就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了。如果一家眼镜店开店后在短时间内关闭,装修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
与眼镜业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互联网眼镜零售商在租金、人力成本及物流上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其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一大批主打“O2O”和“互联网+”等概念的新型眼镜企业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望客眼镜、LOHO眼镜、亿超眼镜和伊视可等纷纷崛起,并屡获资本青睐。其中,伊视可和亿超眼镜率先运用O2O模式,提供验光车上门配镜服务。
由于眼镜产品部分零售环节如验光配镜、售后服务等需要实体店的支撑,因此,部分线上眼镜企业开始走向线下。
主打线上销售的音米眼镜所属公司四季明通,于2016年8月正式登陆新三板。此前,音米眼镜一直通过天猫等线上渠道销售,如今也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在北京已有两家实体眼镜零售店落地。
据国家轻工业眼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眼镜零售门店有6万个左右,眼镜零售企业1.2万家左右,电商销售约60亿元,眼镜电商线上渗透率仅为9%左右,并且绝大多数为太阳镜。
李明认为,不管是眼镜零售还是整个零售行业,实体店纷纷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落地,未来线上与线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表示,音米眼镜会继续扩大线下实体店的布局,而像博士眼镜这样的实体店,也必然面临着转型。
招股书显示,博士眼镜自2013年开展电商业务,2014年其电商渠道总销售占销售额的比例为1.63%,2015年下降到0.15%,而2016年这一数字为0.28%。
互联网或倒逼行业改革
根据招股书,2014~2016年,博士眼镜的镜片采购平均单价分别为43元、32元和28元,而对应的平均销售单价均在200元以上。
对此,李明向记者表示,传统眼镜模式中,除了店铺租金及人工成本外,渠道成本也不可忽视,传统眼镜零售商必须改变以往冗长的渠道模式,用高效率的运营降低各项成本,将眼镜零售价降低。不过,这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末,博士眼镜的存货余额分别为7729.29万元、7426.66万元和6540.72万元,占报告期内各期末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7.14%、26.25%和21.90%。
从数据来看,尽管存货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较高。博士眼镜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存货余额较高,占用了较多的营运资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据李明介绍,互联网眼镜零售采用直达消费者模式,省去中间代理加盟环节,同时利用互联网提升运营效率,让产品零售价格比传统眼镜低50%~70%,互联网眼镜零售平价产品或将倒逼传统眼镜店改革。
海门明视眼镜高级验光师王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的眼镜消费者更注重功能性镜片和美观时尚,眼镜零售企业只有顺应当前时尚化、快捷化消费的趋势,走多品牌路线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力。
博士眼镜方面表示,在保持原有品牌定位中高端客户群的基础上,打造新的快消时尚品牌,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
数据对比
博士眼镜新旧招股书“数据打架”供应商采购数据不一致
每经记者项义妹每经编辑姚治宇
2017年3月15日,博士眼镜(300622,SZ)正式在创业板上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这家头顶“A股眼镜零售第一股”光环的企业在招股书中出现了“数据打架”的问题,其同一年的前五大供应商对应的采购金额和采购比例前后不一致。
目前,博士眼镜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镜架、镜片、太阳镜、老花镜、隐形眼镜和隐形护理液等,并采用统一进货、集中采购、统一定价的采购运作模式。
最新于证监会网站披露的IPO招股书(以下简称新版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博士眼镜向前十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公司当期采购总额的71.73%、70.49%和73.92%,主要供应商相对集中。
博士眼镜方面称,相对于眼镜零售市场,高端和国际品牌相关产品的市场供应相对集中,同时,公司为降低采购成本和获得持续的售后服务选择了向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
然而,记者通过对比博士眼镜新版招股书与其此前在2015年11月披露的招股书(以下简称旧版招股书)发现,其201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和采购比例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
根据旧版招股书,2014年博士眼镜的前五大供应商依次分别为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陆逊梯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博士伦眼睛护理产品有限公司、深圳市美辰光学有限公司、武汉华理眼睛护理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对应的采购金额(含税价)分别为1908.08万元、1883.88万元、1449.92万元、903.35万元和674.27万元,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4.06%、13.88%、10.68%、6.66%和4.97%,采购金额未考虑返利因素影响。
而新版招股书显示,博士眼镜2014年来自上述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含税价)分别为2008.22万元、1965.02万元、1559.49万元、940.39万元和748.90万元,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4.80%、14.48%、11.49%、6.93%和5.52%。
可以看出,博士眼镜新版招股书中的供应商采购金额和采购比例均略高于旧版招股书中的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向博士眼镜发去采访函,截稿前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