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29日报道,随着年报逐渐披露,“商誉减值”成为业绩变脸的“爆雷”大户,多家公司因为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由盈转亏。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影视文化等行业疯狂并购,创造了超过万亿元的高额商誉,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带来的商誉减值不容忽视。
截至3月28日,726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财务报告,2549家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根据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数据,1671家公司对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其中,995家业绩向下修正,148家业绩“变脸”。根据公告,会计政策变更、存货减值等成为业绩“变脸”的重要因素。其中,“商誉减值”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前几年,多个行业掀起了并购潮,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加入并购大军。并购热情高涨,“高溢价”收购案例频频出现,最终整体商誉暴增。商誉减值确认的额度、确认的时间节点等都存在较大操作空间。有的上市公司会利用这一便利进行操作。比如,一家主营电脑配件的公司,2012年以来多次公布商誉减值,业绩在暴增暴减之中来回反复。
从目前情况看,传媒、电子等成为商誉减值风险最高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