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一体”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9-03-20 16:50:18

——基于贸大附中机场分校的探索

“立德树人”是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立德”和“树人”的概念。到了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就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志着“立德树人”由理论上的确立到实践上的落实的深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贸大附中机场分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紧扣“立德树人”的内涵,坚持将“立德树人”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初步形成了具有贸大附中机场分校特点、符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成长规律的“六维一体”立德树人路径。

一、深入挖掘“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课题组对“立德树人”的思想渊源进行了追古溯源的探究。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德”的培养和养成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立德”,即树立德业,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三不朽”。《左转·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在先秦时期,“立德”“立功”“立言”被视为人生的“三不朽”,其中,“立德”居首,是“立功”和“立言”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立德”才能够充分地“立功”和“立言”。孔子育人的“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文学、时政”,也将“德行”放在首位。“树人”,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树人”的思想渊源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管子·权修》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来说,粮食充足只能解决一年的饮食问题,树木茂盛只能解决十年的荫泽后人问题,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久着想,还是要树立良好的“人”。“人”才是治国安邦、功在千秋的大事。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认识是苍白的。“德”无法自然孕育而生,而需“立”,“立”有培养、修养、践行之意。“人”无法自发成才,而需“树”,“树”有培养、培育之意。“立德”与“树人”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立德”以“树人”为宗旨,“树人”以“立德”为前提。没有“立德”为前提的“树人”是盲目的,不以“树人”为目标的“立德”是站不住脚的。所谓“立德为先,树人为要”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行和品行,又要教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具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素质和能力。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贸大附中机场分校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校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形成了全员、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新格局。

二、“六维一体”立德树人路径的主要内容

贸大附中机场分校党总支从制度、文化、课程、管理、实践、人员等维度入手,构建了“六维一体”的全方位立德树人格局。

(一)健全制度,实现制度育人

制度育人的前提是要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制度偏离了道德或正义的价值指向,这样的制度便丧失了应有的育人价值,育人本身便不值得尊重。因此,有效发挥制度在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品性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强化道德的或正义的制度性供给。机场分校党总支在设计相关的制度时,一方面,确立公正的制度设计理念,确保制度供给的合道德性,用公平、平等或正义的标准引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成长;另一方面,制度供给还彰显出伦理关怀,摆脱了急功近利、因循守旧、盲目复制等功利心态与工具思维,把提升、发展和完善德性作为制度供给的基本依据与动力。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机场分校党总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制度类、原则类、规范类、行为类等4大类8项制度规范,规定了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使每一项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制度可依,都有章法可循。

(二)厚植文化,强化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育人是教育进入深度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育人是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是文明养成的必要途径,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文化育人并不简单是知识育人的“补充”或者“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育人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具有使学生受益终身的长期功效。贸大附中机场分校注重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以校园景观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两轮”,同步推进文化育人。一是将人文特色文化元素积极融入以绿色、开放、包容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校建筑、校园景观、一草一木都充分体现出校园精神文化气质,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让每一个文化符号都跃然于墙上,让学校的走廊、食堂、室内体育馆等都能讲述中国的文化。二是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文化活动中。打造富有传统文化教育内涵的“国门第一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书法教育和经典诵读为载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首都国际机场为资源,以《走进机场》《机场礼仪》特色校本课程和机场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三)开发课程,狠抓课程育人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行的“轨道”,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贸大附中机场分校不仅仅把“课程”定位为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包括德育课程、学科必修、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校内外一切有教育价值的资源都是课程。学校的党员教师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创新形式,提升课程价值。按照“学校总体设计、教师自主申报,年级相对集中,学生自由选择”的思路,鼓励党员教师开发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课程参与学习,打破班级界限和学科界限,提升了课程幸福共享的价值。同时,充分利用机场地区名人多、专家资源集中的优势,多次邀请文化名人、书画大家、民间大师为校本课程教师;邀请教育专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深入课堂,促进课程的发展。

(四)优化管理,突出管理育人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后勤管理、职工福利,等等。这些管理使学校内部各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转,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管理育人要求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把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机场分校党总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通过科学的管理,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在学生中树立起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

(五)积极实践,丰富实践育人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生活在“程式化”的环境中,是被动地接受家长创设的环境,缺乏主动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动力和自觉,在实践育人方面的锻炼更匮乏。贸大附中机场分校党总支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面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际,分层开展针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着重养成规则意识、文明礼仪习惯,学习生活技能,学会生活自理。近年来,党总支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活动、走进城市公园等活动,以增强小学生的实践体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尊重实践的态度,培养勇于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初步形成社会公德意识。学会合作与分享,发展兴趣专长,增强探索创新的意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组织中学生参加了各类科技节、科技创新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等。

(六)提高能力,追求全员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贸大附中机场分校党总支借助“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体系,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汇聚各方力量、聚集各方资源,形成家庭、学校、街道办事处和社会共同推动“立德树人”任务的格局。通过常态的家校互动,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状况反馈给家长,如果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与家长沟通,分析原因,探寻对策。通过区域化党建体系,汇集地区资源。一直以来,机场分校党总支与机场街道办事处都有较好的共建关系,各类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资源都积极向学校倾斜,为学校育人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以来,通过“双报到”工作,党总支经常性组织党员教师、团员学生、少先队员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又有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问题及下一步的思路

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党总支也认识到,“六维一体”实践还存在着课程不系统、体系不完整、评价指标不健全等问题。有的课程虽然进行了“德育”的开发,但是,仅限于点上的突破,没有达到“面”上的铺开;“六维一体”在学校内部相对完成,但是,纵向来看,缺乏长期的跟踪,对学生升入高中之后的接续培养和培育还是空白;另外,对于“立德树人”的前端怎么做倾注了较多的精力,但是,对于后端的“效果怎么样”,尚未开发出评价指标。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党总支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系统开发课程育人的课程。指导学科教师挖掘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德育教学点”,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学科教学中,真正实现全学科育人。

二是建立长期跟踪机制。“立德树人”的关注点不仅放在校内,而且要延伸关注,考查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的成长状况,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情况,与高中甚至大学配合,服务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成长需求。

三是开发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具有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有效的指挥棒,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学校的教育重点和社会的需求点,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