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和中国围绕“萨德”矛盾升级的情况下,两国进出口贸易连续6个月增加,归因于中国经济回暖,国际油价上涨,半导体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韩国经济
韩媒称,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萨德”争议发酵的情况下,中韩两国贸易额仍连续6个月增长。
具体来看,去年11月韩国产品对华出口增速达0.2%,12月达9.7%,今年1月为13.4%,2月为28.7%,3月为11.9%,4月为10.2%。韩国进口中国产品也连续六个月增长,去年11月增速为3.2%,12月为9.8%,今年1月为15.4%,2月为18.3%,3月为20.8%,4月为14.4%。今年1-4月对华出口以存储器(69.8%)、其他石油产品(77.0%)、其他机械类(37.1%)、苯(243.3%)、其他化妆品(18.2%)为主增长。
与此相比,韩国加工食品对华出口今年3月和4月分别锐减20.9%和37.6%,半耐用品出口同期分别减少8.5%和19.8%,“萨德”矛盾主要拖累食品及消费品贸易。
KOTRA方面分析指出,在韩国和中国围绕“萨德”矛盾升级的情况下,两国进出口贸易连续六个月增加,归因于中国经济回暖,国际油价上涨,半导体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上年度对华出口骤减带来的基数效应等。
韩国大企业在华遇阻与萨德无关
日媒称,韩国大型企业在印度实施战略性投资的事例正在增加。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起亚汽车4月宣布,将投资约1200亿日元在印度东南部的安得拉邦建设年产能为30万辆的整车工厂。
新工厂预定最早2019年投产,现代汽车集团将首次在印度当地销售“KIA”品牌的小型车等商品。计划凭借现代和KIA两个品牌开拓快速增长的印度市场。韩国大型快递企业“CJ大韩通运”4月也花费约570亿韩元收购了印度大型物流企业的50%股份,事实上对该公司进行了收购。
报道称,包括三星电子在内,各家韩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市场的“逆风”。截至数年前,中国业务一直支撑着各家韩国企业的业绩增长。但随着中国当地企业的崛起,除半导体等最尖端产品外,各家韩国企业都开始苦恼于收益能力的降低。
报道称,再加上2017年还出现了驻韩美军部署终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的问题,导致韩国企业的销售额进一步减少,认识到风险的各家韩国企业开始向印度增加投资。
来源 第一黄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