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初以来,AI(人工智能)就成为热词中的龙头,就在人们认为,AI至少将“霸屏”至年底时,没成想“区块链”异军突起,一夜间就取代了AI的位置。在资本市场上,从去年年底至今,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也是一路狂飙。
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甚至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在于记者沟通时亦表示,“区块链是一种巨大的技术创新 ,国内很多机构都在加快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不能因为‘比特币’,而让‘区块链’技术污名化”。
百度上,对于区块链的定义为“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尽管现在很多创业者、互联网巨头以及VC们已经是言必谈区块链了,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由于“区块链”的升温太快,的确颇有些“不明觉厉”的感觉。
农村或成“区块链”广阔空间
纵观整个区块链行业,中国已经处于世界的领跑阵营,但从技术验证到实际落地及商业应用角度,大多仍处于研发和起步阶段。真正运用在农业产业中,需要一个自主技术的,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区块链团队。
那么,能尽快让区块链的概念落地并普惠大众的领域有哪些呢?据记者了解,包括京东、区块链通等公司在内,正在跨境电商、农产品等领域试水区块链的应用,尤其是区块链强大的溯源功能。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事实上,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也正是“三农问题”的症结。
目前情况是,从供给侧看,很多农产品销路不畅,有产品无市场;从需求侧看,消费者苦于买不到安全食品,有需求无供给,大量依赖进口。在业界看来,这些主要源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而造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过于分散、弱小,双方无法实现信息对称,无法直接对接,无法决定价格。双方只能做出理性但错误的选择:生产者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产品必然不安全,自然更没有市场;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流通商只能打价格战,造成恶性循环。
在区块链通公司CEO、全民链创始人郑宇,区块链恰恰可以解决这个痛点,“从消费者端看,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满足知情权,选择自己新任的农产品;从采购商角度来讲,担心批量购买的农产品质量不好,则可以通过对种植过程以及大数据分析,选择信任的农户。”
“数字土豆”成为先行先试品种
据郑宇透露,目前,公司已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集宁、通辽等地,广西玉林,钦州,南宁等地,广东惠州、阳江、潮州等地的土豆种植区试水应用区块链技术,包括在地头设置气候、土壤状态、视频采集等系统;向种植户下发植保方案,设置综合服务站,指导跟踪农民执行植保方案,把施肥、洒药等重要节点拍照上传的系统。
郑宇表示:“整个土豆生产过程的数据将全部上传到分布式账本存储,形成不可篡改账本内容,提供消费者、采购商查阅。例如,把化肥、农药的采购过程记录在册,从根源上避免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种植户、采购商的信用评级参考;利用智能合约在种植户和采购商之间保证公平交易。销售过程也把分选加工等信息用分布式账本存储起来,保证完整透明的信息给利益相关方。
那么,在此过程中,区块链最大的特长,即分布式账簿的优势是如何体现的呢?对此, 郑宇举例称,以往,采购商在采购前会派人给土豆种植户开出一个高价,但是,当农民从地里把土豆挖出来后,农民往往就联系不上这个联系人了,这时采购商再派另一个人,利用土豆在地头不容易存储的因素,大幅压低土豆价格。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后,每笔交易都是向所有人公开的,就可以逐步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充分分布化,让消费者、种植户、采购商,批发商等都同步记账防止篡改,可以利用相互之间的利益不相容机制来制衡保证数据的真实,避免利益趋同下一致行动的风险”。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传统的追溯体系是单一公司的个体行为,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公信力弱。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分布式账本将农民,合作社,经销商,消费者组织起来共同记录种植信息,利用不可篡改的特性起到信息透明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农村农业的充分发展。
作者:贺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