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状况不断的德邦基金最近又有新动向。
7月6日,德邦基金公告称,公司三大股东按现有股权比例向公司增资人民币2.2亿元。增资完成后,德邦基金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7亿元增加至人民币5.9亿元,股东及股东出资比例均保持不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11月,上述三大股东就给德邦基金进行过一次增资。
“此次增资主要基于股东看好德邦基金过往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有利于推动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德邦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天相投顾研究员认为,增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扩展业务或财务压力。此外,去年的委外新规导致资本金成为影响基金公司规模扩张的因素。“对单一持有人可能超50%的基金要求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一项规定,成为委外定制基金规模扩张的最大掣肘,发起式基金需要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等认购基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这也对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带来业务扩展压力。”
高管变动
除了股东增资,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德邦基金共有3次高管变更。
除去4月份董事长变更之外,其余两次高管变更发生在今年1月和3月,分别新聘宣培栋和洪双龙为副总经理。
左畅新任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姚文平因公司安排,继续担任德邦基金董事,变更日期为4月9日。
值得注意的是,德邦基金为复星系旗下公司,姚文平是复星全球合伙人。左畅在德邦证券工作了近9年,而德邦证券是德邦基金的控股股东。
对高管频繁变动的原因,德邦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德邦基金管理层进行正常人事变动,一方面是业务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新业务发展储备核心骨干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研究所所长杨健教授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都设置有投资委员会、风控委员会,这些规章制度和投资理念必须是相对稳定的。一旦高管发生变动,则原有的常委和投资方向风控标准都会发生变化,这种不持续性会造成操作风险。
杨健认为,投资者往往是因为相信某些基金经理的水平而购买了基金,如果基金经理经常跳槽或移动,这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此外,高管的变动往往会有系列的后遗症,人才流失和团队不稳定,都不利于未来公司发展。”杨健说。
规模持续下滑
虽然背靠实力雄厚的复星集团,但是德邦基金发展得并不顺遂,其公募资产规模一直处于缩水状态。
同花顺数据显示,德邦基金公募资产规模曾在2015年的时候突破200亿元,达到213.25亿元,但是好景并未持续太长。2016和2017年两年,德邦基金公募资产规模持续缩水,分别为157.19亿元和125.27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降幅最大。
混合型基金中份额下降较多的是德邦优化和德邦福鑫。德邦优化是在2017年二季度被大额赎回;德邦福鑫2017年三季度份额骤减,并且个人持有者比例小幅上升,天相投顾研究员推测应该是机构大额赎回。“混合型基金下降是受严监管、民企信用风险、去杠杆等因素导致机构大额赎回等,赎回部分混合型基金可稳定收益。”天相投顾研究员分析。
而对于货币基金的规模下降,上述研究员表示,受债市违约、资管新规、货币政策偏紧等因素导致机构大额赎回,叠加《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下的6个月注册审查期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货币基金规模下降。
机构赎回集中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德邦基金清盘的基金数量多达6只。其中,德邦弘利基金和德邦现金宝为货币基金,其余的为债券型基金。
对于清盘基金数量众多的原因,德邦基金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部分基金清盘有利于公司更好地聚焦优势资源,德邦基金将秉持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为客户增加更多财富。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陈洋告诉记者,基金清盘主要由监管合规、市场因素、投资者因素和基金自身规模因素导致。
首先,当股市、债市基础市场波动加大,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收益率总体略有下降。以德邦德信为例,根据基金季报,德邦德信基金(德邦德信C)2018年第一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转型前),2017年第一季度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从投资者角度讲,陈洋认为,部分时点上,机构赎回基金较为集中。对于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单一机构投资者集中度较高的基金来说,面临的压力较大,比如德邦现金宝、德邦弘利等;天相投顾研究员认为,导致这两只基金规模萎缩至清盘的直接原因是:该基金成立不久就遭遇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大额赎回。由于受去杠杆相关政策影响,使得这两只基金投资范围有限,运营成本较高,投资难度较大,清盘是更明智的选择。
此外,“也与收益率不高有关,业绩不高甚至亏损,投资者为控制风险会部分赎回甚至大额赎回该基金,使得基金规模减少而引发清盘损失。”天相投顾研究员补充道。(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