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传统农业保险正在发生变化,“保险+期货”服务三农成为新模式。近日,银保监会批复平安产险的农产品“保险+期货”创新试点,首先开展玉米、棉花、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并通过相应的农产品期权交易对冲风险。至此,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大保险巨头都已进入了这一领域。 “保险+期货”模式旨在规避因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所谓“保险+期货”,是指农业经营者或企业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向保险公司购买期货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期货经营机构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模式。它是基于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价格避险工具发展起来的。
平安产险相关人士指出:“"保险+期货"为农户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避险工具,将农民所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有效地完善了农业生产经营者与期货市场之间的连接机制,是农户或企业所面临的价格风险与期货市场之间的传送带,合理地利用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
事实上,早在201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部分期货公司,借用保险理念,开展场外期权服务三农模式,后探索出“保险+期货”模式。2016年,“保险+期货”首次列入国家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扩大“保险+期货试点”。2016年,部分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在全国开展13个项目的“保险+期货”试点,包括10个玉米项目和3个大豆项目,为农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村合作社组织提供风险价格的保障服务。2017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以“保险+期货”为工具服务“三农”,推进精准扶贫,保险业加速开展相关业务,覆盖更多农产品。
这一模式因为可以解决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近年来被不断试点并推广。截至目前,至少有人保财险、安华农险、阳光农险、国元保险、大地保险等7家保险公司参与“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太保产险山东分公司已在当地引入“保险+期货”模式,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逾1.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6万亩玉米提供玉米目标价格保险,保障金额达到5427万元,助力贫困种植户规避玉米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人保财险也在2015年推出玉米和鸡蛋期货价格保险,承保辽宁省锦州市义县51家农户的1000吨玉米和大连普兰店、黄冈浠水4家农户的300吨鸡蛋,并与新湖期货签署协议,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但直至2015年底,玉米期货价格保险合计赔款24.11万元,赔付率达208.2%;鸡蛋期货价格保险首期赔款6.53万元,赔付率51.04%。目前来看,“保险+期货”多在各地局部推行,还没有规模化在全国推广。
尽管试点推行受到了各地农户及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欢迎,但是同样也面临着待解难题。例如,期货价格和发现机制不完善,保险公司难以盈利等问题,关于“保险+期货”模式探讨也不断出现。
针对这些问题,人保财险农村保险事业部、保险扶贫事业部副总经理魏柏林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建立期货行业良好的价格发现机制;第二,国家要有长期有效的补贴、激励机制,提供预期可以实现的环境;第三,期货、保险和银行应携手努力,尤其是在大数据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保障性服务。
为了科学厘定费率,在保险费率方面,银保监会也在此次的《关于同意平安财险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函》中要求,“保险费率应依据试点品种价格风险纯风险损失率确定,可根据期权产品定价结构设置保险费率调节因子,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公司参与玉米、棉花、鸡蛋等农产品期权交易应经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
在内部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风险管控机制方面,银保监会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保监会表示:“应参照《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参与农产品期权交易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配备熟悉期货期权业务并具备相关实务经验的专业人员,确保交易行为规范、透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分散业务风险;要制定期权交易对手遴选标准,明确交易对手资质条件,科学审慎选择交易对手,持续跟踪评估并切实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评估风险对冲的有效性,并对期权交易出具独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