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26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究其原因,在去杠杆、强监管下,各家银行压缩同业资产、表外非标投放等,相应增加表内信贷投放。上半年,各家银行的表内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高风险权重资产回表,使得银行资产消耗速度增加。
银行开始密集补充资本。8月30日,工行发布公告,计划在未来几年分批次发行1000亿元优先股和11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多家银行的资本管理规划提出,银监会今年3月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拨备覆盖率120%-150%、贷款拨备率1.5%-2.5%的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确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明确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充足水平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的重要影响。
监管有意呵护银行补充资本,7月20日,央行发布资管新规执行通知称,支持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回表需求的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
2018半年报,五大行中,除农业银行千亿定增使得资本充足率均值上升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下降。
上半年,农行定增1000亿元,使得该行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底上升1.03个百分点,至14.77%。而工行、中行、交行上半年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较去年底均出现下降,其中,资本充足率分别减少0.41、0.41、0.1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减少0.46、0.20、0.1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减少0.44、0.16、0.16个百分点。建行上半年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底上升0.14个百分点,但一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0.03、0.01个百分点。
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10%和9%,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其中,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资本充足性均大幅下降。上述五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8%、11.97%、11.92%、13.44%、13.53%,分别下降0.81、0.40、0.49、0.89、0.77个百分点。招行、兴业、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分别下降0.40、0.33、0.31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提升较多的个股为农行、浦发、平安、南京、宁波和无锡银行。分别环比提升72、30、15、35、27、42个百分点。
受分红、资产回表影响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除分红等原因,主要是非标等资产回表,贷款增速较快,资本消耗加快。
在去杠杆、强监管下,各家银行压缩同业资产、表外非标投放等,相应增加表内信贷投放。上半年,各家银行的表内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高风险权重资产回表,使得银行资产消耗速度增加。
2018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增速明显提升。截至2018年6月末,股份制银行贷款较年初增长8.85%,增速环比2017年下半年提升4.73个百分点,国有大行、城商行贷款增速环比亦分别增加3.86 和3.76 个百分点。
如,招行称,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2017年度派发现金红利约211.85亿元,相应减少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总分行两级战略客户和零售等信贷类业务投放,导致两种方法下的风险加权资产增幅均高于资本净额增幅,而高级法受底线加回等计量规则影响,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更大。
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李浩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加强了坏账风险的计提。此外,上半年,对于一些公司的贷款,只要符合风险偏好和信贷政策就允许增长,风险资产增长,影响到资本充足率。第三点,为了防止合规风险,对原来卖断的票据资产开始计提风险资本。
“我们觉得整个的经济开始走弱,为了防范未来的风险,上半年继续提了一部分的补充拨备。补充拨备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李浩说,预计到三季度整个核心资本充足率将会有所回升,到了第四季度会趋于平稳。
中信银行高管称,上半年该行总资产增速2.3%,按照轻资产轻资本策略,上半年风险资产新增控制在1000亿元以下。下半年,对资产总量适度增长有信心,预计资产增速4%-8%。
资本约束也成为银行转型“大零售”的原因之一。中信银行称,上半年继续保持低资本占用的个人贷款业务投入力度,报告期内个人贷款新增640亿元,占本集团新增贷款的35.11%。
9月密集补充资本
银行纷纷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多项千亿融资计划在途。
8月30日晚,工行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境内优先股,发行总数不超过10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0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据此测算,2018年6月末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2.81%,优先股将使得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0.59个百分点。
此前,2018年8月,工商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在2020年前发行1100亿元合格二级资本工具议案。
9月银行资本补充突然加大力度。9月以来,已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募资4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而今年前8个月,银行共发行二级资本债33只,总额1000亿元。
多个百亿规模的资本补充计划在途。今年3月,中信银行提出,将优先选择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等以补充二级资本,计划发行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同时,研究发行优先股等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8月21日,银保监会批准兴业银行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优先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00亿元,计入其他一级资本。8月,中国银行股东大会批准,于2020年末前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7月,浦发获批发行不超过4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计入二级资本。
银行资本补充率面临硬性约束条件。按照银监会《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过渡期内对2018年底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资本充足率为10.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5%。
渠道、股价约束
银行补充资本,面临两项现实难题,一是大部分银行股“破净”,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
平安银行董秘周强表示,银行选择资本补充工具无外乎就是定向增发、可转债。但是,定增股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经常会有发行失败的风险,这也是大部分银行不选择定增的原因。”
此外,可转债发行时的市价可以低于每股净资产,与监管的规定吻合,也有很多操作的案例,同时它的转股价需要高于每股净资产,但这是6个月之后。如果6个月之后高于每股净资产可以顺利发行,如果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话也可以为银行提供融资支持,具有股债双重的性质。
此外,目前,银行补充资本的工具还比较单一。
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此前表示,银行补充资本就是一级资本工具的增资,包括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非常单一。上市银行还有定增,非上市银行基本就是一种。目前,永续债还没有被批下来的。资本补充渠道问题限制了很多中小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