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狂飙式扩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诊疗量最多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爱尔眼科仍存隐忧。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成立于2003年的爱尔眼科扩张速度令人吃惊。成立之时,爱尔眼科在长沙、武汉、成都等地开设了四家医院,而截至今年11月中旬,爱尔眼科及爱尔眼科产业并购基金拥有的医院已经超过400家。
伴随着医院数量的膨胀,爱尔眼科的资产规模也急剧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其资产总额接近百亿,较9年前同期增长了约17倍。
资产规模、医院数量几何级增长也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
对于亮丽业绩,爱尔眼科方面称,公司具有分级连锁、全球资源、科教研平台、激励机制等核心竞争力,加上眼科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一直走在医疗服务创新的前沿,这些因素叠加使得公司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与经营业绩高速增长不相匹配的是,公司董监高密集减持套现。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2011年以来,共有11名董监高(不含其亲属)实施了减持,累计套现约为10亿元。
11月29日,爱尔眼科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称,董监高减持缘于基层骨干合伙人融资需要,减持借钱给合伙人入股。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爱尔眼科董监高薪酬水平偏低,这或许是董监高减持套现的重要原因。
上市9年医院增加近400家
作为A股首家民营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扩张速度。
爱尔眼科由陈邦一手创立,其在2003年在长沙、武汉等四地设立医院,并迅速成长壮大。2009年,公司成功在创业板挂牌。
上市之前,公司拥有19家医院。根据爱尔眼科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截至今年11月中旬,爱尔眼科及爱尔眼科产业并购基金拥有的医院数量已经超过400家。这意味着,上市9年来,公司的医院数量增加了近400家。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爱尔眼科的医院扩张主要采取两种途径,即开设与收购以及通过产业并购基金收购。通过产业基金收购后,交给爱尔眼科经营,待标的达到一定盈利能力后,爱尔眼科再进行收购。新开设的医院,一般由爱尔眼科和合伙人联合投资,待新医院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后,爱尔眼科通过发行股份进行收购。
除上述途径外,爱尔眼科自身也不断实施收购。Wind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爱尔眼科直接收购的医院约为40家,耗资约30亿元。通过收购,爱尔眼科的医院遍布全国各地,如四川南充、湖南株洲、浙江宁波、湖北荆州等地。
通过收购,不仅完成了国内的医疗市场布局,国外市场的布局也逐步推进。2015年12月底,爱尔眼科完成了第一笔海外并购,耗资1.75亿元收购了亚洲医疗集团100%股权、亚洲护眼85%和亚洲医疗服务香港公司80%股权。去年初,爱尔眼科出资2000万美元收购 AW Healthcare Management LLC 75%股权,标的拥有位于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去年4月,爱尔眼科耗资约11.53亿元收购欧洲最大的连锁眼科医疗机构 Clinica Baviera90%股权。后者于2007年在西班牙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有76家治疗中心,174名眼科医生和110名视光医生。
频繁收购使得爱尔眼科的资产规模急剧增长。2009年9月30日,公司上市前夕,其资产总额为5.43亿元,而今年9月30日,资产总额达到97.31亿元,9年之间,资产规模暴增16.92倍。
激进扩张的同时,爱尔眼科的经营业绩也实现增长。爱尔眼科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47.25%。
违规经营屡屡领罚单
大举扩张的爱尔眼科违规不断,领受的罚单不在少数。
今年9月8日,广东清远工商局公布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内容为,今年3月清远爱尔眼科违规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被处以责令停止发布、罚款4800元。
上述处罚或只是爱尔眼科经营违规的冰山一角。
2014年2月,黑龙江工商局公布一批虚假违法广告,爱尔眼科医疗广告中,出现患者及医生形象,“爱尔眼科飞秒激光55万例成功摘镜手术,有例为证”等内容。工商局认为,该广告误导消费者。而此前,爱尔眼科也曾登陆该局虚假违法广告“黑榜”。
同样因为广告,2016年,因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武汉爱尔眼科也登上了“黑榜”。
在产品质量及销售价格方面,爱尔眼科也有“劣迹”。
2015年9月,湖北省物价局通报了17起典型价格违法案例,爱尔眼科因虚构原价跻身其中。通报称,武汉爱尔眼科配镜中心自当年7月1日起,开展促销活动,其中一款镜片,标示原价980元,打折价488元。销售人员频繁向消费者宣传,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而实际上,该镜片在当年6月27日的销售价为624元。
2016年三季度,山东质监局组织开展对定配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现菏泽爱尔眼科医院生产的眼镜产品不合格。
除了上述违规行为外,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爱尔眼科还卷入商业贿赂案。
2016年8月至12月期间,上海某公司为推销公司某品牌眼科医疗设备与正在筹备开业的成都东区爱尔眼科、乐山爱尔眼科约定,若交易达成,由上海某公司向上述两家医院按照销售设备金额2%左右给予好处费。最后,两家医院收到好处费2.9万元。监管部门认定,上海某公司构成商业贿赂行为,给予其罚款5万元、没收非法所得24.82万元。
董监高8年不间断减持套现
爱尔眼科在业绩高增长的同时,董监高密集减持套现。
董监高减持始于2011年,此时限售股解禁。2010年当年,副总经理万伟在当年8月至12月30日进行了11次减持。监事张少钰的亲属张红州也进行了减持。
此后,郭宏伟、刘多元、李力、唐佳玲、唐仕波、李爱明、吴士君、文建惠、韩忠、王丽华等10名董监高相继进行减持。此外,上述董监高的亲属韩平飞、李晖、李惠、郭宏志、李爱军、李秀楠、刘青霞等也进行了减持。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减持操作次数最多的是万伟,2011年至今,累计减持了16次。但减持数量最多的是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力,其合计减持1920.50万股,累计套现6.01亿元。仅次于李力的是郭宏伟,其累计减持套现2.53亿元。
初步估算,11名董监高及其亲属合计减持套现的金额接近10亿元。
对于董监高频繁减持,爱尔眼科方面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称,自上市以来,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陈邦一直在增持公司股票,其余高管减持公司股票的行为与公司业绩无关。近年来,因新医院不断开业,合伙人在不断投入资金入股,因基层骨干合伙人融资需要,公司高管减持借钱给合伙人入股。
诚如爱尔眼科所言,爱尔眼科采取了合伙人制度,确实有基层骨干合伙人入股需要资金。但是,上述董监高套现的10亿元资金真的全部借给了合伙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爱尔眼科的薪酬水平偏低,截至今年9月底,董监高中,除了副总经理唐仕波、杨智宽的年薪为162万元、100万元外,大部分低于80万元,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吴士君、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刘多元的年薪分别为74万元、63万元,公司领取薪酬的13名董监高合计为870.50万元。A股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复星医药的董监高年薪大部分百万起步,其董监高年薪合计为6216.56万元。美年健康的董监高年薪80万起步,其领取薪酬的8名董监高(不含独董)合计年薪为910万元。
一券商分析师向长江商报记者称,表面上看,爱尔眼科董监高的薪酬较低,但考虑到期股权激励、合伙人等措施,这部分多采用股份支付,实际上,其薪酬并不低。正因为采取股份支付,董监高频频减持套现也就很正常了。在其看来,爱尔眼科的合伙人、股权激励等措施,能够较大程度降低对公司自身的资金压力。只是,董监高大多高位减持,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记者 沈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