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款”似乎正在重演当年余额宝撬动传统基金行业的奇迹:互联网化的运作模式,让传统银行业务出现爆发增长。不过,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针对这种互联网存款业务,央行已于近日进行窗口指导。
据记者多方求证,央行虽然没有完全叫停相关业务。“这种存款未来可能会限量限价。”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大约两周前,央行相关人士已与一些相关银行、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机构进行沟通。
实际上,当下市场上的智能理财类产品已经做出了调整。
微众银行已于12月7日贴出公告《“智能存款+”限时开放通知》。公告称,由于销售火爆,“智能存款+”即将售罄,并限时开放存入:“活期+”预约存入时间截至2018年12月19日14:00;他行卡、微众卡及“活期+”是是存入时间截至2018年12月20日23:00.显示开放结束后,“智能存款+”将暂停存入,已存入资金的利率维持不变,取出不受影响。
不仅如此,财联社记者在苏宁金融app看到,苏宁银行页面中已将可随时存取的“升级存”产品悄然下线。而网商银行“定活宝”产品则实行每日销售限额管理。
(左图为此前页面,右图为现在页面)
(网商银行定存宝产品已实行每日限额)
互联网智能存款究竟违规不违规?
所谓的智能存款,实际上是今年一些民营银行主推的存款业务。今年以来,微众银行大力推出了年利率超过4%的“智能存款+”业务,并承诺可以随存随取,存款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最高年化利率可达到4.5%,起存金额仅为50元。
这种产品收益率比活期存款收益高出10倍,甚至比当下仅仅4%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更胜一筹,能享受活期存款随借随还的便利,还享受50万元存款保险制度。
随后,类似的互联网存款便越来越多,媒体统称为“智能存款”。除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以外,百信银行、苏宁银行、富民银行等多家互联网直销银行、民营银行都相继推出相关类似存款产品,且均以网络销售渠道为主。
自这中存款产品问世之后,市场上对于这类产品质疑颇多:定期存款的收益权转让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高吸揽储的问题?
“其实智能存款并不是很智能,但也只是存款而非理财产品。”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其背后资产实际上就是银行定期存款,但是在产品结构上做了“收益权转让”,才能够让当下市场流行的“T+0”、“T+1”,甚至是实时到账的模式成为可能,从而让定期存款看上去如活期存款一般。
在存款利率方面,2015年10月放开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要求,但行业定价自律协会仍然有上限的规定。记者了解,相关产品普遍是以3年期定期存款为基准进行收益权转让,最高利率普遍在3%到4.8%之间。也就是说,这类产品最高的年化利率约在3年期基准利率2.75%的1.0倍到1.8倍之间。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窗口指导中,央行并没有说此类产品违规,也并未直接叫停。“监管层可能是看到跟风者众多,怕因为网络带来流量过大,对金融行业稳定性造成冲击,所以才会做出口头提示。”
互联网加持下流动性风险可能加剧
“针对‘智能存款’产品,监管层此前早已找相关银行约谈了几次。”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互联网巨大流量之下,很容易累积流动性风险。
在互联网,尤其是流量较大的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之下,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存款产品备受投资者青睐,各大互联网销售平台、互联网银行均将这类产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推出这类产品的银行多是互联网银行及小型城商行。
业内人士认为,与大中性银行相比,小型银行、新型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在揽储上的劣势十分凸显。以互联网银行为例,无法设立实体网点、网络远程开户并未完全放开,互联网银行无法有效顺畅地获得存款这种低成本资金。而小型城商行则很难突破地域限制进行揽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发展,也成为这些银行大规模进军互联网智能存款业务的重要因素。
以微众银行为例,据其已披露的2017年财报显示,截止报告期末,微众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8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7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3亿元。按此计算,贷款余额是存款余额的9倍。
一位民营银行人士直言,互联网存款可以让银行快速揽储,以扭转银行存款少的劣势。“就算是利率上浮一些,这样的资金成本也并不算高。”
不过,迅速揽储、实时到账,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银行、小型商业银行而言,更多面临流动性管理的风险。
业内人士担心,尽管中国已经开始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但银行业并非不可能倒闭。如果遭遇集中兑付,资产规模只有数十亿的小型银行或将无法承受,最终会导致流动性风险。而银行的大规模效仿,则更将加剧这类流动性风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