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这也是央行自3月20日起,连续15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逆回购已成为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精细调整的主要工具之一,2018年以来央行曾多次连续数月暂停逆回购操作,且一般暂停时间处于月初流动性较为宽松的阶段。2018年货币政策整体宽松,年内央行共有10次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的记录,流动性投放呈现“缩短放长”的特征。2019年初至今,央行有5次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货币政策整体仍延续宽松。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可能主要出于两种考虑:首先,4月份以来,受地方债发行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市场利率(DR007)持续处于略低于政策指导利率(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的状态,表明资金面保持较为稳定的充裕水平,央行通过开展逆回购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位的必要性不高;其次,当前货币政策一方面会根据经济形势相机而动,实施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稳定宏观杠杆率、管控金融风险在央行货币政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央行通过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是不搞“大水漫灌”,防范金融加杠杆卷土重来的具体体现。
就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势来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看,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PPI逐渐企稳,PMI指数回升,经济走势出现稳定迹象,因此,货币政策不需要进一步宽松。另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银行加权平均的贷款利率较年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3月底以来,SHIBOR各期限利率波动下行,因此,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没有启动逆回购的必要。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目前贸易摩擦逐渐缓和,中国经济逐渐企稳,社融和M1增速回稳,资本市场回暖,没有启动降息政策的必要。不过考虑到经济增长仍然存在压力,民营和小微企业依然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为了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降准的必要性仍然存在,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成本,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
王青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趋缓,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背景下,4月份央行降准的迫切性有所下降。但若3月份金融数据反弹乏力,央行仍有可能在月内实施降准,例如通过置换当月中旬到期的MLF等方式,增加银行长期低成本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条件改善。总体来看,二季度降准或会延后,但不大可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