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8日记者发稿,除安邦系寿险公司、华汇人寿等险企暂未披露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之外,已有84家寿险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这84家险企盈亏相抵,合计盈利1394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从《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的情况来看,除未披露的险企之外,去年共有53家险企盈利,合计盈利1540亿元;31家险企亏损,合计亏损146亿元。也就是说,超过三成险企公司出现亏损。
一家银行系险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去年净利润不尽如人意,但今年年初随着股市的回暖,不少中小险企今年一季度净利大增。
10大险企
合计净利占九成
整体来看,净利排名前十的险企,分别为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友邦中国、阳光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这10家险企去年合计净利为1375.68亿元,占53家盈利险企的89%。由此可见,前10家大型险企拿走行业近九成净利润,大型险企净利占比依然较大。
此外,上述净利排名靠前的10家险企,除两家净利增速出现下滑外,其他8家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幅,这说明大型险企不仅占据了行业绝大多数利润,而且保持了较快增速。比如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等均出现30%以上的增速。
回顾2018年寿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主体增多的同时,去年保费增速却趋缓。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增速放缓(2017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16%)。
去年寿险行业开局不利,受年初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行以及《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134号文”)的影响,保险业开门红销售不佳,叠加2017年开门红带来的高基数,行业整体新单保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自2013年起,保险行业经历连续数年的高速发展,保费收入连年攀升。而去年以来,受限于产品转型较大,销售策略不够明确,2018年开门红销售低于预期,影响全年业绩。新单保费的高速下滑导致2018年保险行业保费规模未能持续自2013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重新回到保费收入负增长的窘境。
投资方面,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2017年进一步放缓,行业险资运用平均收益率基于资本市场波动预期较2017年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达到4.3%,由于保险资金体量大,投资收益微小的下滑,均对险企净利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去年部分险企新单保费增速出现下滑,叠加去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投资收益出现大幅下滑,个别险企甚至出现巨亏。在此背景下,由于上市险企拥有大量的续期保费收入的支持,整体保费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但部分中小险企则受此影响较大。
超10家险企
近三年连亏
从中小险企来看,2018年共有31家险企亏损,占已经披露净利数据的寿险公司的37%,占目前所有保险公司数量的30%,这说明,约有三分之一的寿险公司未实现盈利。
在去年市场竞争主体增多,保费增速下滑,此前几年累积的赔付和退保增多,权益投资波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部分公司甚至出现多年连续亏损,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有12家险企近三年连续亏损,包括国联人寿、中法人寿等。
从国内保险市场来看,随着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主体的进一步扩容,目前人身险公司达到了91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大型险企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同时,中小险企面临着诸多生存压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虽然部分险企也出现由盈转亏,但去年有10家险企的亏损出现不同幅度的扩大,包括国联人寿、招商仁和、长生人寿、中华人寿、华贵人寿等。
今年年初,麦肯锡对来自40余家保险公司的近60名高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行业对于中小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令受访者最为困惑的问题是中小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产品和客户的差异化经营,以及公司治理和基础投入。
相对而言,寿险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前景更加积极,其关注点更加集中于战略定位、产品和渠道创新、治理稳定上。调研结果指出,中小保险公司亟需解决外部竞争和内部经营两大挑战。随着监管收紧,粗放模式难以为继。未来,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逐步形成,行业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中小保险公司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
多家中小险企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中小险企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突围形成独特的业务模式,考验着每一位中小险企的掌舵者。
(策划 苏向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