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马燕: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进一步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发文进行政策引导。本报今日从汽车等重点领域为读者进行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刘萌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门6月6日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升级,促进旧产品循环利用。《证券日报》记者邀请专家对此《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增速下滑既有中长期的供给因素,也有限购方面的需求约束。从供给侧来看,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消费升级的前提是供给结构的更新,只有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推动供给结构升级,才能激发出人们对于品质消费的潜在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表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行动,而消费升级必然要求要有高质量的供给。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需从供给侧推动产品更新升级,使其能适应需求升级的要求。
从《实施方案》的内容来看,增强新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例如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破除限制汽车消费的市场壁垒,例如规定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等;完善废旧产品回收拆解体系等成为实施重点。
刘哲表示,刚刚印发的《实施方案》,正是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放松汽车等产品的购买约束,破除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消费障碍,释放被压制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家电的研发和产业化、5G手机的商业应用、开展智慧家居试点等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引领消费升级,满足潜在消费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零售下沉对于农村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打通产品和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刘向东建议,在推进产品更新升级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强新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而且还要大幅降低新产品的成本,令更多消费者能消费得起,负担得起;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陷入低成本的假冒伪劣,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要强化正向的淘汰机制,即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让真正符合消费者升级需求的产品由市场充分供给,而且同时要防止出现消费降级现象,这就需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和不断降低高质量产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