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中证协公布了《2018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对98家成员单位的经营数据及业务情况作出39项排名。其中,有10项指标将在2019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工作中有所体现。
马太效应凸显
“券业寒冬”在2018年体现得尤为明显。98家券商去年共实现营收3496.77亿元,同比减少13.52%。从业绩来看,大券商业绩下滑幅度整体较小,中小券商业绩整体下滑更为明显。
营收排名前十的券商共实现营收1727亿元,占行业整体营收占比近半。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蝉联前三,中金公司和东方证券在2018年营收跻身前十,根据券商分类评价相关规定,这两家券商关于营收的加分项将比去年得分更高。
而在净利润方面,2018年证券业共实现净利润551.23亿元,较上一年度腰斩。净利润前十的券商共盈利480.09亿,在全行业净利润中占比达87%。这个比例在去年不足六成,行业头部集聚效应突飞猛进。
就细分领域来看,2018年证券行业共实现660.83亿元的经纪收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均超31亿元,排名前三;资管业务净收入为275亿元,东方资管以22.94亿元居于榜首;投行业务方面,中信建投证券以29.10亿元排在行业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自营业务,自2017年开始,自营收入成为券商业绩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2018年,证券业共实现证券投资收入(含公允价值变动)800.27亿元,较2017年微下滑7%。其中,共有25家券商投资收入超过10亿元,中信证券以64.24亿元的成绩高居榜首;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投资收入均超40亿元。此外,共有15家券商投资收入亏损,其中网信证券该项收入为-32.57亿元;华融证券在自营上亏损近10亿元。
2018年末证券公司净资本之和为1.57万亿元,较前一年度稍减。2018年末,国泰君安净资本1041.43亿元,排名第一;中信证券净资本974.99亿元,排名第二;海通证券净资本816.88亿元,排名第三。
信用业务拖累券商业绩
在信用业务方面,2018年,包括两融业务和股权质押业务在内的信用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主要拖累因素。多家券商都对相关业务风险进行了资产计提减值。
2018年,90家券商共实现672.89亿元两融利息收入,较去年微降5%。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两家券商两融利息收入超40亿元,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的两融利息收入均超38亿元,排名前五。
股票质押业务既是信用业务的主要增长点,也是券商业务的风险点。去年共有91家券商开展股票质押业务,共实现463.88亿元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5.55%。其中,海通证券股票质押利息收入为42.29亿元,排名第一;国泰君安、中信证券该项收入均超33亿元,排名前三。
在金融开放以及券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海外业务成为证券业重要发力点和加分项。2018年,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的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例均超20%;山西证券该项业务占营收比例为17.56%,排名前三。
信息技术投入增近两成
金融科技正引发证券行业从传统的收费型模式向注重专业服务、深化客户关系和利用网络服务等多元化模式转换。2018年,虽然多家券商业绩都出现大幅下滑,但对信息技术(IT)的投入却多有增加。
98家券商共对信息系统投入了130.67亿元,同比增加了17%。国泰君安继续蝉联第一,全年对信息系统投入7.04亿元;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分别投入近6亿元;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平安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分别投入超4亿元。
另外,信息技术投入考核值也于去年开始纳入年度统计,并纳入分类评价。平安证券该项投入5.34亿元,位居第一;国泰君安、长江证券该项指标均超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