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青海省最大规模的村级联建扶贫光伏电站——果洛州玛沁县29.1兆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经过1小时试运行,光伏电站发电4500千瓦时,按当前光伏电站上网电价0.65元/千瓦时计算,相当于创造扶贫收益2925元。
“这个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1.8亿多元,由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5县63个贫困村联建组成,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231户,是当前青海省规模最大的集中联建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国网果洛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陈江滨介绍,该光伏电站投入运行之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到4000万千瓦时,创造发电收益超过2000万元,能够为所属42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创业机会、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扶贫兜底资金收入。
仅相隔一日,6月27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红崖子沟村,装机容量2.37万千瓦的互助县村级光伏扶贫2号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至此,青海省“十三五”47.16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及配套电网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将惠及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万多户贫困人口。
青海贫困人口分布呈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大多数居住在东部浅脑山地和青南高寒牧区。山大沟深、荒山荒坡,给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同时也给电站和配套电网建设带来了重重困难。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营销部主任展洁说:“配套电网建设项目中30%以上的组塔工程量都在山顶,沟壑纵深、山路崎岖,塔材和砂石等物资是靠员工肩挑背扛和骡马托运送达施工现场的;40%左右的施工地点大型机械都无法入场,也是靠人工开挖出一基基铁塔基础。”
光伏发电一举两得,既扶贫又发展了新能源,青海省委、省政府依托区域内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光伏发电扶贫产业发展。电站除运维费用外,每年将给每个村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益,成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阳光存折”。
“我们畅通绿色接网通道,提供‘一站式’并网服务,优先保障光伏扶贫电站电量全额消纳。”展洁说。
建设投运、并网发电,只是青海省光伏扶贫总体布局的第一步,持久收益才是做好光伏扶贫的关键所在。为更好地服务电站运营,提升效率效益,实现收益最大化,青海省扶贫开发局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充分运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成果,依托青海能源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势,建成了国内首个光伏扶贫大数据监控中心,按照“建成一个、接入一个”的原则,对全省光伏扶贫电站实行集约化管理、集中式管控、专业化运维,以保障“光伏+扶贫”模式可持续发展。
“以降本增效为目标,我们针对光伏扶贫电站拓展平台功能,研发扶贫管理、统计分析等4个模块,涵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等20项业务功能,全面支撑光伏扶贫项目管理智能化、专业化。”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节潭介绍,该公司正在同步开发光伏扶贫运营管理APP,实现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测算、扶贫资金计划管理等智能化移动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光伏扶贫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日报 记者 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