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一直驱动着信托公司加速布局海外产品线,然而现实很骨感,信托行业这两年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业务却“进展缓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 自2019年初五矿信托受托境外理财业务(QDII)资格正式获批,成为第25家拿到QDII资格的信托公司之后,今年未有其他公司获得QDII展业资格。
与此同时,全行业QDII投资额度自2018年5月份以来没有变更,依然定格在83.10亿美元。
2019年乏善可陈
截至10月31日,外汇管理局累计批准QDII投资额度1039.83亿美元,其中,银行类机构累计拥有148.40亿美元QDII额度,证券类机构累计拥有468.80亿美元QDII额度,保险类机构合计拥有QDII额度339.53亿美元。
具体到信托行业,截至10月31日,全行业68家公司已有25家成功获得QDII资格,但拿下QDII额度的信托公司只有18家,合计分享83.10亿美元额度,包括云南信托、爱建信托、英大信托、华能信托、安信信托和中粮信托等7家信托公司仍在“等米下锅”。
不可否认,相比2018年,信托公司2019年的海外业务进展更加“滞缓”。
2018年,信托公司获批QDII资格与额度均取得突破。从QDII资格来看,2018年2月,云南信托时隔一年正式获批QDII资格;爱建信托也在12月获批QDII资格。而2019年仅五矿信托获得监管部门对其QDII资格的核准批复。目前18家有额度的信托公司,有13家公司的额度都是2017年以前获批的。
2018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增的83.4亿美元QDII额度中,信托公司共获得3.8亿美元,其中,中海信托新增2亿美元(之前已获批额度1亿美元),长安信托获批1.8亿美元;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又新增3家信托公司共计1.8亿美元QDII额度,国投泰康信托、中国民生信托和重庆信托分别新增0.7亿美元、0.6亿美元和0.5亿美元。而2019年,信托公司没有再获新增额度。
事实上,2019年以来外汇局仅“开闸”一次,在4月份新增7.5亿美元QDII额度。而本年度唯一一次额度释放被包括易方达、南方、华夏、国泰、华安在内的5家基金公司悉数瓜分。
再往前是2018年4月,外汇局派发83.4亿美元新的QDII额度,这也是自2015年3月26日以来,时隔三年QDII额度首次新增。随后两个月,QDII额度继续扩容,截至2018年6月底,QDII额度已由扩容前的899.93亿美元增至1033.33亿美元,增幅达到14.82%,多家机构包括银行、券商、信托、基金在此轮QDII额度扩容过程中也均有斩获。
信托境外理财初级阶段
实际上,在信托公司QDII资格与QDII额度双双扩容的2018年,其QDII业务规模却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2018年,信托公司QDII业务规模有所下滑,从2017年的449亿元降低到2018年的412.5亿元,全年下降36.5亿元,下降幅度约8%。
从过去三年来看,2016-2018年信托公司QDII业务合计规模分别为493.3亿元、449亿元和412.5亿元,2017年6月是最高点(516.2亿元),随后逐季开始下降。
从信托公司来看,2018年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业务规模较2017年呈现下降的态势。截至2018年末,华宝信托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产品为176个,规模为19.7亿美元;而2017年末的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为183个和25.3亿美元,2018年降幅分别为3.8%和22.1%。华信信托2018年末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为2个和3856.1万美元,分别较2017年减少1个和5877.1万美元。中融信托2018年末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为2个和9526.8万美元,分别较2017年减少1个和6321.2万美元。兴业信托2018年末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为4个和3660万美元,分别较2017年减少3个和120万美元。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各家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信托业务规模下降,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增加,双向波动幅度扩大,趋势难以研判;另一方面是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性去杠杆导致境内资金的短期境外配置需求降低。“此外,QDII业务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信托公司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
资深信托行业研究员袁吉伟表示,“相比于券商、公募基金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信托公司依然落后,进展相对缓慢。这一方面是与信托公司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有关,业务投入还需要增强;另一方面还与监管政策滞后有关,诸如缺乏海外子公司设立相关监管制度。短期看,拥有QDII只是参与海外业务的入门,而真正做好这块业务,还需要更好的长远规划和业务能力培育。”(记者 杨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