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广告江湖:患者专家或全假 群演一个仅7元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6 09:11:19

“神医”刘洪斌的“走红”,让一个由供货商、中间商、广告商与电视台构成的利益链浮现出来。

位居台前的“神医”只是“玩偶”或“名片”,绝非最大赢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场集体失守——从该生态的源头开始,一些生产商即承诺可找专家做养生节目、提供“话术”,并配合虚标成分。而在节目播出的最后一环,部分媒体机构亦迷信熟人和利润,对违规内容未严格审核,导致违规广告伸向了患者的钱袋。

生产商:管生产也管找专家,提供标准接线问答

违规节目,有时是从生产商这一初始环节就萌芽的。

“我们肯定帮你宣传,这就跟我们宣传(自己)一样的。”负责保健品代加工的山东某生物工程公司销售人员赵华(化名)对此轻车熟路,虽然身处生产端,但他们也可提供产品的推广专题片,并指点下一步操作。

电视购物或专家养生讲座是专题片内容之一。赵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们有专家资源,和电视台也有关系。专家多来自高校,“都是讲过这方面的,讲养生特别好”。若非伪造头衔的专家,费用是每场2.5万元,一个月讲10场,每次三四十分钟,录制后再重播3次。

这其实已涉嫌违法。1995年版《广告法》早已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利用学术、医疗等机构或专家、医生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十年后修订的《广告法》,限制范围增加了医疗、保健食品,强调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广告。

赵华体会到了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广告法”的作用:这一两年,一些养生讲座不少时候“都不让播”,有关部门若监测到便会速查。

记者获取的12份针对“神医”广告的判决书显示,其涉案时间均为2015年9月新版《广告法》生效之前。随产品附上专题样片的不止一家医药公司。

赵华还是发现了风险规避秘诀,例如,一些级别较低的地方台还可偷偷播,若有罚款,就得事先“和电视台沟通好”。

“片子我们推荐人做,价格肯定比较便宜。”赵华建议,片子可标注进货者的热线,但须安排接听顾客来电,否则,即使产品有效果,销量一样上不来,“转化率非常重要。要安排专家接,不找专家,也要培训客服”。

至于如何答问,这家处于生产端的机构都有相应“套路”了。如,有人问“这个产品为什么有效”,就要答:本草分为上药、中药、下药,中药少毒副作用,下药有毒副作用,而我们是上药,对人体没有伤害,之后再补一句“治病,我们是讲究和大米白面一样安全”。

赵华说,公司在送货时可以提供这样的《百问百答》。

上镜前:有的产品起“艺名”,厂家可助虚标成分

在进入“神医”江湖之前,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往往会起一个新的名字,之后再走上荧屏。

业内人士分析,改名的原因,有的是原名平淡无奇,不能满足宣传需要,也有的是销售商认为原产品已经面世,需要新的噱头。

对于这些“需求痛点”,记者查询的裁判文书显示,部分生产商对此同样开发了“售后服务”。

比如,河南南阳某公司生产“葛根砂仁袋泡茶”和“苦瓜玉竹袋泡茶”。2014年3月,两名哈尔滨商人购买了10余万盒泡茶,应付320万元。

这两款泡茶随即变成了3款名称看似更“高大上”的中药。按照商人的要求,南阳这家公司的经理,同意在不改变生产标准的情况下,将“葛根砂仁袋泡茶”原料成分由7种虚增成28种,名字变为“仲景百岁汤”,再虚增成21种,改头换面为“除痹驱风汤”。

“苦瓜玉竹袋泡茶”的原料成分则由4种虚增成32种,升级成了“仲景回春汤”。生产商还在外包装上标注了它们的成分、功效,以及哈尔滨商人提供的400服务热线。

这或可解释,一些“神医”代言的产品为何与厂家的官方名称并不相同。

只要达到一定购买量,这些并不困难。前述山东生物公司的销售人员赵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只要订制5万盒,他们也能在原产品的基础之上,“稍微添加点成分”,比如若针对糖尿病,加富硒,“比原产品效果还好”。

改名随即成了必要且顺理成章的事。赵华打比方说,就像已经有了李杰,你就得叫张杰、王杰,“你们可以贴自己公司牌子,用你们的商标,只写我们是生产商就可以了”。

做节目:患者专家可能全假,热线群演一个7元

对于“神医”广告节目的制作方而言,专家无疑是头号名片。在这里,一些非药品或假药,第一次打上了药品的名号。

一名曾请专家做节目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录这类节目不能随便找个大学教授,一些教授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有的专家讲得好,但价格也高,“得养着,有的厂家还和他们签合同说不能再去讲别的产品”。

另一些节目则完全选择了经过包装的伪专家。记者获取的裁判文书显示,前述哈尔滨商人在南阳购得10余万盒产品之后,随即找人制作了“名医坐堂”“健康大讲堂”“健康一对一”3个广告片,宣传3个名称“升级”后的产品。

广告片均采取健康养生节目的形式,“专家”钱雅兰、郑汇鑫、刘君龄分别出场,讲解了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病的成因、危害和治疗原则,此后再介绍各自产品的疗效和好处,并称其为中药。

讲解之中,屏幕植入了热线电话,一些“患者”还现身说法,称赞治疗有效。

法院判决认定,节目中被包装的“国际糖尿病学专家”“世界500名中医之一,两次申报诺贝尔医学科学奖”的3名专家,全部无法在卫生部门信息查询系统查到信息。

有的专家节目更简单。在哈尔滨的另一家销售商,节目录制地点就在公司的二层。

公司的主持人并不知道讲师的来历。“我按录音室那部电话的回拨键,就可以接通讲师,他通过电话和我一起做节目。”主持人称。

而所谓的“患者”热线电话互动,也只是在网上专门找的“群众演员”,打一次电话5~7元不等。所谓讲师,每档的费用不超过150元。

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彭亚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若有人在广告节目中假冒专家,因其受雇于广告制作公司,目前尚无条文明确界定其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但是,如果拍摄虚假医药电视广告,责任应当由雇主承担,也就是说由广告制作公司承担”。

电视台:审核有时虚设,假证件照样通过

制作完毕的违规广告,最终通过广告公司或熟人与各级电台、电视台搭上了线,此后被众多“病急乱投医”的患者接触到。

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一家曾为销售商提供“神医”违规广告投放渠道的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其客户来源都是固定的,由老板直接负责,且通常只做常合作的下级广告公司预先“筛选”过的单子。

每家广告公司通常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比如深耕某几个省的卫视。

熟人土壤给一些违规操作开了方便之门。裁判文书显示,2012年3月,河北邢台市广播电台交通音乐频道负责广告业务的一名员工,接到了曾经的客户、某产品代理的电话,说要推广大品牌的药“同仁眼黄金”,想在20点到21点投放。

广告是“专家讲解+患者来电互动”的形式,持续播到2012年年底,共需13万元。

这比电视台的投放价格低了许多。在电视台,视时长和时段不等,有的医药公司投放31天花了200多万元,有的3个月在两家电视台合计花2000余万元。

前述判决认定,电台员工表示,他曾口头要求过代理提供“同仁眼黄金”的有效证件,但对方没有提供,他也就没有再催,“她一直给我说同仁眼黄金是个大产品,是同仁堂的,所以就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该员工也承认,他听过广告内容,知道广告中的互动环节为提前录制,并非真实互动,但没有严格审核。

事实上,“同仁眼黄金”是一种假药。患者投诉之后,事情很快败露。

“此类广告屡禁不止,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法律惩罚力度过轻。即便受到罚款处罚,虚假广告仍可给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彭亚律师认为,相关电视台等广告发布者在广告发布前缺乏审查,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也是这类现象难以杜绝的重要原因。

另一些销售商提供给广告公司、电视台的资料就是虚假的。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北京某销售商通过中视蓝海(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广告公司介绍,在多家省级卫视以《古方新养生》等栏目播放“苦瓜桑叶片”广告,以食品冒充药品进行虚假宣传。

一个最简单的错误并未被审核发现:“专家”在节目里标注为“郑国清”,但是,销售商提交给广告公司及电视台的郑国清医师资格证书,实际持证人为“何洪泉”。

客服:进价50元卖699元,分组轮流哄骗新老患者

历经重重环节之后,患者看到的产品价格,其实比出厂价高出数倍。例如,一款所谓“青钱柳降糖茶”,进货每盒50元,销售价699元;所谓“药王山玛咖”,进价每瓶35元,卖599元。

产品往往由各销售商设立的话务部门推销。公司会记录广告播放时间,并安排人员接听400电话。若干盒构成一疗程,再规定一定疗程起卖。

若广告时段恰逢夜晚下班或想吊患者的胃口怎么办?提供“话术”的生产端员工赵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时“必须走‘后台’,在系统里设定‘自动回复’,接线时让顾客听到‘我们现在忙,随后安排专家回复’。然后第二天早上再电话回复”。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公司常先开小组例会,总结昨天工作并分配新任务,多数正式上班时间是上午9点至12点,下午14点至17点。

打电话颇有技巧。有的公司将客服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接听的是“新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曾拨通刘洪斌所代言的“蒙药心脑方”热线电话。对于这份“新单”,一名娴熟的客服自称是“心脑血管疾病专家组的教授”,引导消费者说出症状,并用看似专业的词汇解释此间原因。

话题最终落到了药上。客服说,你的症状,“蒙药心脑方”完全可以治疗。至于药价,因为近期有补助款,原价每疗程4176元,现价2088元。

当患者被骗购买几次之后,其个人信息就会被归入第二大组,继续骗。

裁判文书显示,第二轮轰炸之时,客服多称回访,或称“原来的老师去进修了”,若察觉到患者已疑虑被骗、对原客服有意见,他们则会强调自己是“之前那个老师的领导、师傅”,继续替患者分析病情,最终骗其购买更多产品。

如此下来,有的公司月业绩能超百万,有的员工月成交额可达10万元。员工收入由“底薪+提成”构成,底薪少则3000元,多则1万元,提成根据员工等级、贡献0.5%~4%不等。

而一些公司负责人若要拿到利润,要稍费心思。他们有的找到了有资质的医药公司,以其名义发货,再与快递公司签订协议,请快递公司将收到的货款定期打往医药公司。

这已不是“神药”销售机构首次“借壳”。在注册公司时,有的实际经营人便会将亲戚或员工的名字注册为法定代表人,再由他人申请一张或多张银行卡。

在医药公司收到货款后,钱将流转到实际经营人指定的多家毫无关系的异地公司。紧接着,事先准备好的他人银行卡,将分次接收这些钱。

至此,这个隐藏在“神医”广告之后的神秘公司,终于将违规收入“洗”到了手里。发现被骗的患者,则刚刚站上起点,准备走上漫漫维权路。

相关报道

“百变神医”刘洪滨代言假药月销售额近百万元

近日,一位名叫刘洪滨(“滨”有时写作“斌”)的“老专家”被发现多次在各大电视台的“健康医药”节目中,参与推广的药品、功效也是五花八门。有时是苗医传人,有时是蒙医传人,偶尔还会客串一下北大专家和医院退休的老院长……由于刘洪滨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身份完全不同,也被网友戏称为“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

刘洪滨节目中推销的产品留下了一长串的不良记录,而刘洪滨所谓的供职单位昨天均表示查无此人。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刘洪滨参与推广的“药王风痛方”已经被认定为假药,刘洪滨背后的公司如何通过电视节目包装销售假药的流程也浮出水面,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仅刘洪滨“代言”的一个产品就曾卖出近200万的销售额。

事件

“神药专家”被揭底 多个身份现身电视台

刘洪滨这个名字昨天突然在网上火了。

先后出现在西藏卫视、青海卫视、甘肃卫视、东南卫视、辽宁卫视、吉林卫视和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省市级电视台的“健康节目”中的她,因每次出现时的身份不同,所推销的药品名称、功效也不同,而被网友戏称为“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名“老专家” 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以祖传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等身份推销过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药王风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助眠晚餐等9种药品和保健品。此外,她还曾自称是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和某医院退休老院长。

数年间,“老专家”刘洪滨在电视台节目中语出惊人,以权威身份“打包票”推销治疗多种不同疾病的药品,这些药品所治疗的疾病包括,咳嗽、糖尿病、痛风、活骨、祛斑、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等。

北青报记者在一段播放于辽宁卫视的由“老专家”刘洪滨出演的“健康访谈”中看到,刘洪滨在宣传中被称为苗医鲜药穴位吃药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在节目中,她不仅分析视频短片中患者的病情,还现场给一位需要吸氧的患者“诊疗”,告诉患者“从今往后再也不用吃药,不用打针,我用苗鲜咳喘方给您的前胸后背敷上苗族鲜药,马上见效。”

但经调查发现,该药在网上差评连连,不少使用者都表示,用了完全没有效果,有些使用者还称,药品造成了皮肤过敏。不仅如此,北青报记者还发现,这名“老专家”所推荐的药品大多都成为了使用者吐槽的对象。

现状

广告产品仍在销售 刘洪滨竟有“分身”

北青报记者按照电视广告中所留电话,拨打“蒙药心脑方”的订购热线咨询。

一名自称是“刘洪滨教授”的女性告诉北青报记者,她现在正在吉林省长春市坐诊,就是“健康节目”中的“刘老师”,是蒙古医生世家的第五代传人。她说,无论有哪些症状,只要使用“蒙药心脑丸”,用药百天之后保证能够药到病除,完全康复。

北青报记者表示,想要与“刘老师”见面沟通病情时,“刘老师”小声避开话筒对他人说“他想过来”,旁边人同样小声地回复,“别让他来”。随后“刘老师”以自己年岁过高,精力有限,在指导中心不能接待患者,并且明天就要回内蒙古,没有时间进行推脱,拒绝见面。

同时,“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吃药就可见效,一个疗程就可完全治愈,”一个疗程的价格是6960元,由于现在电视台正在播放他们的广告,目前还剩三个半价优惠补助名额,如果现在购买,可以享受到3480元的半价优惠,并且多次表示药品都是从“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直接邮到家里的,“货到付款,中间不会有差错”。为了让北青报记者放心购买,“刘老师”留下了手机号码并称可以随时沟通。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位自称“刘洪滨教授”的女子声音怪异,与广告中的声音并不相符,更像是在刻意模仿老年女性的声音。同时,通过这名“刘老师”留下的手机号码查询,该号码社交媒体的认证是一名年轻女子。

随后,北青报记者又拨打了“刘洪滨教授”参与推广的另一产品“助眠晚餐”的订购热线,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自己是“刘教授的学生”,与之前的模式相同,先是询问病症,再宣称治疗效果,介绍自己的产品,但不同的是,当记者问及刘老师现在是否在当地,能否见面会诊时,“刘老师的学生”称刘老师正在北京,不方便会诊。

回应

身份涉及多个单位均表示“查无此人”

刘洪滨到底是谁?昨天下午,北京大学、吉林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均表示查无此人。

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刘洪滨所参与的“健康节目”中提及她是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

但是,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全国性社会组织查询系统中查询不到有东方咳嗽研究院和中华中医医学会。

昨天下午,北京市卫计委表示,所谓的“神药专家”刘洪滨(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已查实,无此人。

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食药监局了解到,在北京注册的执业药师系统中,也没有名为刘洪滨(刘洪斌)的人。

这也意味着,“神药专家”刘洪滨(刘洪斌)不在北京许可的有药师资质的药师行列内。

北京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两种情况,一是刘洪滨(斌)有执业药师资格,但没有在北京注册,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二是这个人根本就没有执业药师证”。

北青报记者通过她所参与的“健康节目”中提供的多个身份进行了查询。

在国家卫计委网站执业医师查询系统中,节目中涉及的所有医疗机构,均查不到名为“刘洪滨(斌)”的医生。

调查

参与推广一款假药 俩月卖近两百万元

刘洪滨的身份目前尚不清楚,甚至刘洪滨是否为真名亦未可知。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刘洪滨曾在电视节目中推广的“药王风痛方”已经被安徽省食药监部门认定为假药,而刘洪滨和背后的广告公司也只是整个售卖假药过程中的一环。

成立于2011年7月的北京华珏达公司是一家从事电视购物经营活动的公司,地址在同一栋楼的北京怡康健生物科技公司则接受华珏达公司的“分线业务”。

2014年7月,两家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张凡(化名)联系购进湖南岳阳今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御医风湿痛走珠给药器”、贵州省大方县贵州奢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清椿堂药王风痛方活络祛痛酊”。

针对这两种产品,他们通过北京央广联合传媒有限公司、中视蓝海(北京)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在甘肃卫视、河南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以“御医健康汇”和“药王养生汇”的养生节目形式对上述两种产品进行宣传,称产品为“御医风痛方”和“药王风痛方”。其中,“药王风痛方”在宣传中被称为刘洪滨教授的祖传秘方。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华珏达公司的进货厂家不仅提供了产品的广告片,还提供了一整套的话术。

在电视节目中,刘洪滨会介绍产品的成分且有“显著的疗效”。观众观看广告后通过400电话跟公司联系,北京怡康健生物科技公司会将患者打入的电话分线给华珏达公司各区长、组长,公司话务员,再由话务员对打电话的患者以健康顾问的身份宣传和推销产品。

一位话务员表示,公司的新产品销售之前会组织员工培训新产品话术,“主要是观看广告片并结合话术进行自我培训”。虽然话务员会根据打来的电话进行回访并使用话术宣传、推销产品,但公司卖的“具体是什么产品自己也不清楚”。

连公司话务员都搞不清楚产品是什么的假药,在短短不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华珏达公司仅从一家快递公司对外售出的产品,合计销售金额就达到了6697307元,其中刘洪滨的“祖传秘方”卖出了1954687元。

说法

广告进行虚假宣传或可追究刑事责任

和刘洪滨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多个产品、生产企业和参与播出广告的媒体平台都有被处罚的记录。

除了“药王风痛方”,在2014年的“唐通5.0”节目中,刘洪滨以北大专家身份推销的山西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糖尿灵片”,这个广告被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为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2015年,刘洪滨所推广的 “苗医鲜药(消喘膏)”药品广告中因含有“画面出现专家刘老师形象介绍苗仙咳喘方的功效,4分46秒后出现多位患者形象演示使用苗仙咳喘方后的效果”等内容,且未发布广告批准文号及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违法行为,被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中分局处罚。责令当事人山东教育电视台停止发布上述广告,没收广告费用14000元,罚款14000元。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耀军表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将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张耀军表示,刑法中也有相关罪名,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依法追究刑责。

“从上面的这些规定来看,只要达到法定情节,广告主、广告公司都可能要承担责任。”张耀军说。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医疗养生类节目需报备;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

《通知》中还强调,医疗养生类节目聘请医学、营养等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应执业资质和相应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医疗养生类节目主持人须取得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质,依法持证上岗。

来源: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