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6.cmsfile.pg0.cn/group4/M00/6E/2E/CgpBUVlR5oiAdv7qAAGOhkyta1Y519.jpg)
李炽明此前曾以美国医学专家的身份现身一药品广告中
近日,随着刘洪滨(“滨”有时写作“斌”)被曝光代言违规医药广告,众多网友也陆续揪出来“虚假医药广告”的“四大神医”。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四大神医”之一的李炽明仍在一家机构定期“坐诊”。这家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因为身体原因,李炽明将暂停“出诊”,何时恢复无法确定。
李炽明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真是医生,对广告片中的内容问心无愧,“拍摄广告时每一个文稿我都认真审阅过。”但是李炽明也承认,从来都没看过拍出来的片子,“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李炽明系医务人员
通过“专家”夸大其词、发布虚假治疗效果、观众患者都是演员……《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了“四大神医”背后的违规药品广告产业链条。
一位广告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最早的一些药品广告所推销的药是有一定治疗功效的,所以销量很好,挣了不少的钱。后来一些商家眼红,就完全照扒形式模仿出来,到后期一些药商就会找一些形象符合的群众演员来冒充“观众、患者甚至专家”,这些药商为了让自己的药能够更好卖,就会让这些“专家”夸大其词,发布虚假的治疗效果。
刘洪滨、李炽明、王志今、高振宗等“四大神医”中,最知名的刘洪滨已经处于失联状态,她的“经纪人”曾向圈内人表示:“刘洪滨关机了,找不到人。”
排名紧随刘洪斌之后的李炽明,与他合作过的导演曾表示,李炽明确实是医务人员,还有全科医学(中医类)副高级职称证明。
自称曾是医院领导
近日,北青报记者与“神医”之一的李炽明取得了联系,李炽明表示,他已经从亲朋好友处得知自己在网上“出名”的事。
李炽明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现在就在北京,自己是退休医生,但拒绝透露退休前就职的医院名称、职务,只称自己“曾经是一家医院的领导”。
李炽明称,自己之所以接拍了那么多广告片,并不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是想完成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工作”。他称自己是问心无愧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预防疾病,在宣传普及这些疾病的知识的同时,顺便宣传一下药品”。
李炽明说,他现在在为一家保健品公司工作,主要是“出门诊”,并称自己近日还曾出过门诊。在这家公司的历史网页中,李炽明名列公司的专家团队之中,其简历介绍为“著名中医药专家”。
出诊单位并无资质
李炽明自称是为这家保健品公司出门诊,但是北青报记者查询了这家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有特殊食品销售(保健品)的资格,但并无行医资质。
6月24日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两名值班的工作人员称,一般找李炽明看病都需要提前预约,“李老什么时间来,得看公司的安排,李老不光是在公司里坐诊,有时也会到外面出诊”。
值班的工作人员说,李炽明平时并不总是在这里出诊,但是每次来出诊都会非常早到,“平时来看病的人非常多”。
不过昨天上午,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石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李炽明因为身体原因暂停接待患者,什么时候恢复接诊暂时无法确定。
对话
李炽明: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在李炽明所就职的保健品公司宣布他停诊之前,李炽明对北青报记者说,自己拍这些“药品”广告问心无愧,“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李炽明自称是一家医院的领导,却在广告片中被安排什么头衔职务,“这些我都不知道”。
北青报:你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接拍这种广告片?
李炽明:我觉得我这一辈子,特别在诊疗工作中有两大任务,一是治病救人,就是平时的门诊、开方子、看病。再就是告诉病人怎么不得病,或者是得了病之后怎么康复,这些知识我觉得也是一个医生应该告诉病人的。所以,我做了一些节目告诉人们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北青报:你清楚知道自己广告片中所说的是什么吗?
李炽明:我拍片子是有原则的,凡是文案中有一些夸大的、不合理的、没有原则的我都不会说,这是我一直把握的比较严的原则。
北青报:你知道自己在这些广告片中被冠以多个不同的头衔吗?
李炽明:这些确实是有些夸大了,我确实曾经是一家医院的领导,但是药厂、后期制作要安什么头衔,这些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北青报:你知道你在广告中推销的是什么样的药品吗?
李炽明:知道,这些广告有的是宣传药品,这种非常少,有的则是宣传理念,还有的是讲疾病的预防。我主要是宣传疾病的预防,但是这里面肯定会牵扯到药品,比如,降压的、降血糖的。
北青报:你怎么看网上的舆论?
李炽明:我知道现在网上说的这些,我的朋友也发给我了,但是我不在乎,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我问心无愧,对我也没有影响,我依然在出我的门诊。
北青报:你现在还在出门诊?
李炽明:是的,我现在很忙的,还要坐班出诊,不过我现在出的是一个特殊的门诊。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真专家代言药品广告也违法
近日,一名以多个不同身份活跃在多家地方电视台养生节目的“老专家”刘洪斌(有节目为刘洪滨)火了。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针对“医药广告表演专家”事件,部署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2015年实施的新《广告法》明确规定电视台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刘洪斌以“苗医传承人”“北大专家”“蒙医后人”等身份推荐多种药品、保健品。专家可以为药品、保健品代言吗?
“无论专家真假,无论是否标明‘广告’,这种变相医药广告就违法。”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刘双舟说,“消费者看到养生节目里推荐药品或保健品,就应提高警惕。”
刘双舟表示,新《广告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广告代言做了具体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也就是说真专家也不能给药品、保健品代言,冒充的专家就更离谱了。
违法代言将面临处罚,依据《广告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一些专家冒充某机构成员进行代言,也侵犯了该机构的名誉,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刘双舟说。
正规医疗养生类节目邀请的专家,依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规定,必须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应执业资质和相应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
业内人士介绍,虚假医药保健品广告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药厂作为广告主,雇佣影视制作公司等广告经营者拍摄“专题片”,再到电视台购买时段发布,影视制作公司负责请主持人、专家等。那么这个链条上各方责任如何界定?
“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也是首要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是虚假广告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刘双舟说。
依据《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广播电台、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如有违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
目前,工商总局已宣布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等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各部门将依据各自职能依法调查处理“医药广告表演专家”。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