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月,国家卫计委和药监局密集出台政策文件,为创新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带来利好。春江水暖鸭先知,深耕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多年的通和资本,近期亦在扩充团队规模、加大投资布局。
今年3月,通和资本完成人民币二期基金募集,管理资金总规模超过30亿元人民币。5月18日,通和资本宣布和毓承资本合并成立“通和毓承”,双方在中美两地医疗投资市场形成互补,并在合并后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
据了解,通和资本成立于2012年,由原富达亚洲成长基金合伙人陈连勇创立,目前管理两支人民币基金、一支美元基金。毓承资本由成立于2011年的原药明康德风险投资部门独立而来,目前管理两支美元基金合计3.5亿美元规模。合并后的通和毓承,管理资金规模达55亿元人民币。
对于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业务的通和毓承来说,两地医疗健康市场存在怎样的差异性?中国医疗健康投资有哪些机会,通和毓承心目中理想创业者的画像是怎样的?近期,通和毓承合伙人华尔东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中美医疗投资市场对比
“我们跟毓承团队已经非常熟悉了,此前有一起投资过多个项目的经验。毓承是在行业里非常优秀的团队,从地域上讲,毓承团队在美国投资的规模更大一些,通和团队还是在中国投得项目多一些,双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谈及此次合并,原属于通和团队的华尔东这样说。
合并后的通和毓承,在中美的投资触角更深,华尔东比较起两地做医疗健康投资的差异性。他认为,美国的医药行业证券化程度较高,有很多做创新药的公司毛利率和产品集中度都很高。而且它们会把相当比例的利润投入到再研发中,这样尽管新药研发风险很大,十个项目中一旦有一两个专利药研发成功,也能为公司筑起高壁垒、带来丰厚利润。
但中国市场目前千亿级市值的医药公司却屈指可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不是以做专利药为主的国家,85%的药都是已经过了专利期的仿制药。做仿制药的公司技术壁垒较低,几乎不可能出现1年有超过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炸弹”产品。
此外,中国的医药流通体系中,渠道利润厚、分销层级多,这给患者和生产企业两端都带来了难题。对患者来说看病贵、看病难,对生产企业来说,利润空间有限。而在欧美市场,渠道相对扁平化和透明化,患者和厂商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利益。
“但中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加入创业团队,创新正处于加速的过程中。”华尔东说,中国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正迎头赶上,“五年内肯定会有更多市值超过千亿的药企涌现出来”。他还表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医疗市场,人口基数也很大。在医药、器械、医疗服务等方面,人们被满足的程度很低,需求和供给之间巨大的落差促成了医疗健康投资的机会点。
比如在医疗服务领域,2B的专业化服务方面正出现整合机会。整合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医院把核心资源放在“诊”和“疗”方面,把非核心功能社会化、第三方化,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比如社会化药房已经可以承接医院院内药房的部分功能,未来医院的IT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和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值耗材的集中配送,也存在进一步社会化的空间。基于这种逻辑,通和毓承投资了高值医疗耗材领域第三方专业供应链公司——国科恒泰,这家公司目前正在IPO排队。
关于医疗健康投资的风险控制,华尔东认为,就拿医药领域来说,不同的药不能简单地用研发阶段作为衡量风险的单一指标,有些药即使到临床三期最终能否获批的风险依然很大。判断医药投资风险,需要结合药的作用机理、临床需求、审批路径、法规环境、竞争格局以及团队等各方面。“这其中有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规避的,比如法规和政策风险,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跟政策去博弈。”他说。
创业者要尽早补足“能力单一”的短板
在此前的投资组合中,通和团队已投资近20家企业,毓承团队已投资近40家企业。华尔东表示,通和毓承更青睐在行业中有十年以上经验积累的创业者。“我们所投医药项目的创业者都有在大型药企工作多年的经验,医疗器械项目的创业团队中,甚至会有临床医生的参与。”
华尔东解释称,临床医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现有器械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临床需求。但临床医生往往对材料、器械、电子这些跨行业的知识并不够了解,就需要组建团队一起创业。华尔东把这种从产品的临床需求到产品概念、到解决技术层面问题后再进行临床实验的过程,称之为“内生驱动的双系列模式”。不过这种模式在国外创业团队中更多见,国内尚未形成气候。
华尔东认为医疗领域很多创始人的短板在于能力单一。任何一位科学家出来做新药或者医疗器械的研发,一定是在细分领域沉淀了一二十年,才得以厚积薄发。但也正因为这种专注,让创始人的接触面相对比较窄。比如创业者原来在制药的大公司中,只是专注于临床前某个阶段的专家,而不是从头到尾了解整个新药开发完整过程的人,能力维度比较单一。而且除了技术,创业者还需要在管理、营销等各方面,具有非常复合的能力。
“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比如由于大公司有专门的注册部门,很多科学家创业者对医药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够了解。但如果不重视对法规政策的研究,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上市时间,晚一两年上市带来的商业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他说。
据了解,华尔东也一直在由元禾控股旗下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组织的“千人计划”创业大赛中担任评委。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华尔东表示,创业者要尽早补足各方面的短板。解决办法一是通过不断学习,快速从单一的研发人员成长为能力达标的管理者。二是在团队中进行搭配,汇聚有不同能力的人才。
在项目的投资阶段选择方面,通和毓承主要投资早期项目和相对后期的项目。华尔东强调,“后期”不是纯粹的pre-IPO概念,通和毓承希望投资在行业中有比较长时间积累的龙头企业,双方能够建立起合作关系。
对于早期项目,通和毓承更注重它是否真正满足了临床需求。华尔东以肿瘤药为例说,过去很多小公司做的针对单一靶点和单一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肿瘤药,能把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延长三四个月。但大多数患者在生命后期生活质量很差,生存期也没有显著延长,而且很容易引起耐药。从经济成本上来讲,使用这种药物也对家庭、保险公司和社会,造成了很多负担。
对于偏后期的项目,通和毓承会更多考虑规模公司的成本问题,比如如何优化成本结构,解决公司供应、市场准入、销售、内部治理方面的问题。通和毓承还会帮助这些公司在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可能会跨治疗领域,或者在同一治疗领域里跨产品系列,这时我们会参与得多一些。”他说。
“做投资就像跑马拉松,要有自己的节奏。基金募集完投出去很容易,难的是把钱收回来还得有收益。”华尔东说,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时间点投资,回报是有差别的。同一个项目由不同的基金投资,带来的回报也是有差别的。因为不同基金能够为项目带来不同的资源,通和毓承要投资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项目,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