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翻开新的一页,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地区将形成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以及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7月1日,“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合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论坛在香港主办。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内地与港澳交通设施有效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完善现代货运物流体系,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
“道路通,则百业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其中,珠三角九市包括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总人口超过6600万。香港政府资料显示,2015年大湾区GDP高达11.2万亿港元,超过美国旧金山湾区两倍。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黄成造日前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采访团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东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为主要目标,提出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运物流网络的构想,主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多项工作。”
黄成造说,广东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和海运大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29.4%,拥有五个亿吨大港,尤其是珠江口湾区,集结了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等众多大型和中小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连同香港在内,珠江口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0万标准箱,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沿海已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为主要港口,潮州、揭阳、汕尾、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茂名九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补充的分层次发展格局,煤、油、矿、箱、粮食、滚装等专业化运输体系也基本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
2016年,广东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99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728.03万TEU(标箱),居全国第一。珠三角九市港口群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492万TEU。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98万TEU,稳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上海3713万TEU、新加坡3090万TEU;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居全国第五,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6万TEU,居全球第七。
粤东、粤西港口群以大宗散货、临港产业为主,货物吞吐量约占全省6%和14%,发展潜力巨大。广东省沿海港口开通国际集装班轮航线291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全省外贸进出口货物的90%通过港口运输,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进口的95%通过港口完成。”黄成造介绍,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281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4个,约占全国1/8,居全国第二。
“道路通,则百业兴”。黄成造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广东,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黄成造介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91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陆运上已开通了深圳至河内的国际道路货运线路,经广西与东盟国家的陆路运输服务已经开通运营;铁路运输方面,已建成黎湛、京广、京九、沿海、贵广、南广等横穿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大通道。
航空运输方面,拥有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和大型骨干机场之一的深圳机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珠三角也已经拥有世界上客货吞吐能力最大的空港群;多式联运方面,随着广东到湛江、南宁铁路建设,珠三角核心地区与东盟直接的铁路运输能力得到增强,并通过国家铁路网,经中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和欧亚大陆桥的铁路相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正进一步完善。”黄成造介绍,5条珠三角跨江公路通道中,虎门大桥已建成;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已开工建设,其中港珠澳大桥将在2017年具备通车条件择机通车,虎门二桥计划2019年完工;深茂公铁两用大桥已明确按铁路桥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在港航方面,广东省正推进实施珠江门户战略,完善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络。推进广州港、珠海港、深圳港深水码头和广州港出海航道拓宽工程等项目,以及西江、北江等13个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建设,南沙疏港铁路已开工建设。
广东三方面推进大湾区建设
黄成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广东省将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一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枢纽。整合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公路、水路、民航、铁路等基础设施资源,打造重要枢纽港口与铁路连接的多式联运中心,以及向海上和陆上辐射的物流通道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港口与航运中心、机场与航空中心、铁路与多式联运中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心、要素交易与物流创新金融中心(“五中心”),联接“一带一路”的全球门户和全球枢纽。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为平台,推进大湾区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
二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以珠海港、东莞港等周边港口为支撑,建设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进一步巩固香港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强化广州港、深圳港的国际门户枢纽港功能,优化珠江口港口功能布局,加强珠江口东西岸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提升港口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形成功能互补、集聚高效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依托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发展港航物流、信息、贸易、金融、咨询和跨境电子商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推进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强化珠三角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提升国际化航运服务保障水平。
三是依托“一带一路”打造综合运输通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联接中亚、欧洲、东盟等“一带一路”物流通道的建设,打造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的“一带一路”货运物流服务网络。依托“东盟—广东—欧洲”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参与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东莞石龙)和广州大田铁路一类口岸的建设,重构“粤新欧”、“粤满欧”双向国际物流大通道。
依托“粤港澳—东盟”甩挂运输主题性试点项目,加快构建立足粤港澳的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服务网络,建立与东盟等国家在交通运输、口岸通关、金融保险、信息互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机制,打通粤港澳至东盟跨境物流大通道。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建立足粤港澳、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综合物流大通道。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正在全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说。
广州港务局给记者提供的资料称,广州正重点加快南沙港区四期、邮轮母港、南沙港铁路等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港口岸功能。轨道交通建设上,重点布局快速直达港澳及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加快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肇顺南等城际轨道以及地铁18号线等城市轨道建设。高快速路建设上,正推进“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和广中江高速、虎门二桥等高快速路建设。强化区内市政道路桥梁建设,重点推进“双环+九射”主骨架道路系统建设。
“广州港集团围绕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借助‘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南沙自贸区建设等契机,发挥了港口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枢纽作用。”广州港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马金骑介绍,2016年南沙邮轮共开104艘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2.6万人次,位居国内邮轮城市第三。2017年1-5月份,南沙邮轮共完成63艘次,旅客吞吐量17.7万人,同比增加34.9%。
马金骑介绍,广州港正与“兄弟城市合作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与佛山市公用事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山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经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充分发挥南沙港区作为集装箱枢纽港的区位优势,增强对珠江西岸佛山、中山、江门等区域产业发展支撑,夯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5月,广州港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69万TEU,完成计划的34%,同比增长30.5%。新开辟“穿梭巴士”驳船支线2条(佛山九江和东莞虎门),2017年1-5月份“穿梭巴士”运输量完成61.2万TEU,同比增长12.4%。目前集团共有“穿梭巴士”支线56条,“穿梭巴士”支线实现了对珠三角区域中小码头业务全覆盖。现有内陆港或办事处25个,有效覆盖了内陆主要经济腹地。
目前,招商局港口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港口开发、投资和运营商,于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招商局在1979年投资开发深圳蛇口,以港口为起点,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将一个1000人不到的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人口约25万,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年人均GDP逾20万的的国际化滨海城区。招商蛇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也转型变成社区运营、园区运营和邮轮运营。
张林表示,在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招商保税)成功运营基础上,招商局将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优势,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形成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打造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管理及航运衍生服务中心。搭建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和全球集拼分拨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的目标。
广州港集团南沙海港码头。摄影/章轲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