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50亿!河南首单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成功落地
6月29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河南能源)市场化债转股首期50亿元资金顺利到位。这标志着河南省政府、中国建设银行支持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河南省市场化债转股成功落地的第一单。
据悉,本期50亿元是由河南能源、建设银行、河南投资集团三方精心谋划落地实施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首期到位资金,是落实河南能源与建设银行年初签订的125亿元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的产物。据业内人士分析,本期50亿元资金到位后,短期内将有效缓解河南能源的债券兑付压力,长期来看,将为河南能源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进而实现转型发展赢得宝贵时间。
据了解,根据河南能源的产业布局,与建设银行签订的债转股框架协议设立125亿元的转型发展基金,投资到集团及所属产业板块。河南能源根据市场化债转股的需求,适时成立了河南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及化工新材料公司作为市场化债转股运作平台。
除与建设银行签订125亿元市场化债转股协议外,河南能源还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合计签订350亿元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协议,累计签订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协议475亿元,居河南省首位。
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河南能源首单市场化债转股的成功落地,将为河南省内其他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推进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河南省国企改革提供强大助力。
市场化债转股助力国企“去杠杆”
债转股是去杠杆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以市场化债转股手段积极稳妥帮助具备发展潜力的钢铁和煤炭企业降低杠杆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3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属国有企业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推进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推进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支持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目标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
根据《方案》,我省市场化债转股的“负面清单”是“僵尸企业”、失信企业和助长过剩产能扩张的企业,严禁它们实施债转股,再对照“正面清单”——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鼓励它们开展债转股。
今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与省政府国资委、安钢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签订了首批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协议,总额达350亿元。其中,安钢集团项目是设立安钢集团产业转型基金,目标投资金额约100亿元,主要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项目建设等;平煤神马集团项目设立平煤神马集团转型发展基金,基金规模为125亿元,以“股+债”的方式投资到平煤神马集团及其子公司,主要用于股权投资、项目建设及归还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
《方案》还强调,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应通过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的方式实现。债转股所需资金由实施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鼓励实施机构依法依规面向社会投资者募集资金,特别是可用于股本投资的资金,包括各类受托管理的资金。
此外,我省相关部门在市场化债转股过程中将强化各项政策支持。例如,省发改委、省工商局将加快对相关基金设立的政策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在5个工作日内分别完成基金登记和基金注册。(记者 傅豪)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