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621元在餐厅吃饭被禁拍视频,是否合理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0 08:00:32

近日,关于“一顿饭花3600被盯着不让拍视频”的消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顾客在上海一家高级餐厅消费了3621元,用餐期间拍摄了一段6秒的厨师烹饪视频,随即收到餐厅微信警告“禁止拍摄视频”。


【资料图】

顾客称用餐时身后有两名服务员站立监视,感觉“被偷窥”,体验感极差,事后她在平台上写下了用餐体验并打了低分。很快餐厅对这条评价发起投诉并在理由中写“客人无理取闹”,认为其在用餐前不看预约信息的内容有错在先。记者注意到这条对餐厅的投诉被平台驳回。顾客称收到的餐厅预约确认链接需要点开才能看到详情,不许拍视频等要求就隐藏在其中,但她没有点开链接。该名顾客还表示事发后商家并没有联系过她进行解释或者道歉。

此事引发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表示这家餐厅规矩太多,也有人认为餐厅的规矩没毛病。那么花3621元吃饭却不让拍视频合理吗?隐藏在预约链接中的用餐规定对消费者有约束力吗?餐厅规定如何才能构成有效契约?餐厅“不接待10周岁及以下儿童”的规定是否合法?本期【你问我答】由《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问:花3621元吃饭却不让拍视频,合理吗?隐藏在预约链接中的用餐规定,对消费者有约束力吗?餐厅规定是否构成有效契约?

答:餐厅禁止拍摄视频的规定是否合理,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若餐厅以保护商业秘密(如某道菜有独特的烹饪技法)或维护其他顾客隐私为由限制拍摄,且提前明确告知,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若禁止拍摄仅为单方主观要求,未显著提示或说明合理理由,可能涉嫌过度限制消费者权利。

关于预约链接中的用餐规定,其法律效力取决于是否履行了“充分告知义务”。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格式条款提供方需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因此如果餐厅禁止拍摄,需要明确提示给消费者。若该提示仅隐藏在冗长链接中且未重点标注,消费者可主张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反之,若预订时以弹窗、加粗字体等方式明确提示,则可能构成有效契约。餐厅若想使规定具有约束力,应在顾客预订时通过显著方式告知,并给予合理选择权。

问:用餐过程中服务员持续紧盯顾客,是否涉嫌侵犯隐私权?

答:用餐过程中服务员持续紧盯顾客的行为,很可能涉嫌侵犯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顾客在餐厅用餐,对自身活动空间及手机使用等有合理的隐私期待。若服务员持续紧盯,无疑侵扰了顾客的私人生活安宁,干扰顾客正常用餐,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餐厅应避免此类人工监督方式,可通过在店内显著位置张贴“禁止拍摄视频”等公示牌,以合法合规的方式管理餐厅秩序,平衡自身经营需求与顾客权益。

问:餐厅“不接待10周岁及以下儿童”的规定,是否合法?是否涉嫌歧视?

答:餐厅“不接待10周岁及以下儿童”的规定存在一定争议。该规定是否合法需分情况讨论。若餐厅以安全风险(比如餐厅设置的是开放式厨房、尖锐餐具对低龄儿童存在潜在风险),或经营性质上需要维护高端的安静环境等为由限制儿童进入,且未完全排斥未成年人(如允许10岁以上儿童入内),则可能被认定为自主经营权范畴。但若毫无合理理由,纯粹基于年龄排斥儿童,可能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歧视未成年人”的原则。

是否构成“歧视”需考察规定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若餐厅能证明儿童存在影响其他顾客或自身安全的较高风险,则差别对待具有正当性;反之,若仅因“儿童可能吵闹”而一概禁止,可能构成不合理的间接歧视。建议餐厅通过设置亲子包厢或时段等方式柔性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餐饮行业的规则制定需坚守“合法、合理、明确告知”三大原则。无论是禁止拍摄、限制儿童入内还是其他特殊规定,都应避免成为加重消费者责任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在遇到类似争议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而商家也应意识到,尊重消费者权利、优化服务方式,才是构建良好消费关系的关键。

标签:

猜你喜欢

中国商业峰会2025在新西兰举行

7月18日,在新西兰奥克兰,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在中国商业峰会2025上致辞。中国商业峰会2025当地时间18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新华社记者龙雷摄更多

2025-07-20 08:58:07

花3621元在餐厅吃饭被禁拍视频,是否合理

近日,关于“一顿饭花3600被盯着不让拍视频”的消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顾客在上海一家高级餐厅消费了3621元,用餐期间拍摄了一段6秒的厨师烹饪视频,更多

2025-07-20 08:00:32

古镇景区商业化与村民生计如何兼顾? 资讯

因门票问题与村民产生分歧,江西瑶里古镇运营方恢复原经营模式古镇景区商业化与村民生计如何兼顾?旅游专家表示,共生方能共兴,“景村和谐”是古镇发展秘诀本报讯(记者更多

2025-07-20 07:56:44

新增15口百万气井 西南油气田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创新高

7月20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西南最大天然气生产企业——西南油气田公司上半年新增15口百万气井,天然气产量创新高,增量规模在全国各油气田中位居首位。今年以更多

2025-07-20 07:53:53

叙利亚政权称苏韦达市冲突已停止

新华社大马士革7月19日电(记者程帅朋冀泽)叙利亚政权内政部门发言人努尔丁·巴巴19日在社交平台发表声明说,叙南部苏韦达省首府苏韦达市内的所有贝都因部落武装人更多

2025-07-20 07:58:13

河北唐山联动京津协同发展|今日热闻

经济日报石家庄7月19日讯(记者王胜强)河北省唐山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唐山市以产业协作为牵引,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突破口,承接京津科技溢更多

2025-07-20 06:49:40

信息通信业总体运行平稳|时讯

经济日报北京7月19日讯(记者李芃达)“今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9055亿元,信息通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工业和更多

2025-07-20 07:03:43

重点聚焦!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

日前,有媒体曝光某平台“零差评造假产业链”,揭露了网络水军通过暗语接单、伪造交易、操控评价等手法制造假消费信息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平台服务、物流体系等不断更多

2025-07-20 06:52:36

AI是巨响还是呜咽_热闻

最近,科技圈里开始流行一句话:人工智能(AI)带来的冲击,也许“并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这句话反映的是,一些人对于AI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生活及工作习惯这一更多

2025-07-20 06:51:09

“好房子”建设有哪些好做法?首批经验清单发布|聚看点

各地在“好房子”建设上有哪些好的实践?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以加大“好房子”工作推动力度。首批“好房子”经验做法涵盖出台更多

2025-07-20 0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