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措美哲古风电项目进行实地采访,了解该项目在科研攻关、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的情况。
措美哲古风电项目。中国经济网马瀚明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了解,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中的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平均海拔5000米至5200米,项目总装机容量72.6兆瓦,共安装25台风力发电机组,中控室海拔5000米。项目累计投资6.6亿元。分二期实施建设,一期投资2.17亿元,装机容量22兆瓦,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12月底即实现投产发电。二期投资4.41亿元,装机容量50.6兆瓦,于2022年6月开工,2023年10月全容量并网发电。
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是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开发科研示范项目。海拔5000米接近超高海拔与极高海拔的临界点,在如此高的地方建设风电场史无前例,这也意味着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无经验可循,无技术可依。同时,由于超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只有沿海地区的60%,将导致风电机组推力严重下降、更容易造成叶片失速,并且对气动性能优化、电气部件绝缘及散热性能提升、高辐射环境下机组防护设计优化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措美哲古风电项目中控室外景。中国经济网马瀚明摄
针对高海拔的环境特点,措美哲古风电项目建设方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机组设备元器件的选择上、电气设备设计及加工工艺上,以及投运后的控制策略上,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
通过一期建设时对不同类型机组的科研、探索和试验,措美哲古风电项目建设方在二期建设时明确选定了发电机组,并且提升发电功率至单台3.6兆瓦。同时,基于风力发电的技术特殊性,项目部在并网之前从电网安全性等多个维度考量,与国网西藏公司多次沟通协调,并邀请权威机构进行专题研究,致力于打造“电网友好型”风场。
措美哲古风电项目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超高海拔风电资源开发取得新突破。它打破了行业内曾经存在的“空气密度不足的超高海拔地区不具备开发价值”的误区,填补了国内外超高海拔风电开发领域的空白。
措美哲古风电项目中控室。中国经济网马瀚明摄
除了实现技术突破和绿色风电开发,措美哲古风电项目通过多种形式使当地农牧民群众受益。从项目建设时的土地直接收益,到项目投产发电后持续5年的扶持资金,共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超148万元的收益,还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约500万元。
截至目前,已全面运行近两年的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总发电量已突破5.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20万吨。其中2023年一期22兆瓦项目发电量再创新高,超9500万千瓦时,利用小时数超4300小时,在我国陆上风电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措美哲古风电项目的建设者在5000米海拔的无人区探索超高海拔风电开发,在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的同时,攻克了多个技术难点,闯出了该领域的一片新天地。(中国经济网 记者 马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