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节后综合征”?专家来支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10-07 11:49:28


(资料图)

新华社西安10月7日电(记者 蔺娟)国庆中秋假期即将结束,有些人会感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不适。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来袭,可以从作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找回好状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指出,“节后综合征”并非严格的临床疾病诊断,而是指个体在长假后,从放松状态回归日常轨道的过渡期中,出现的短暂身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包括:情绪方面,提不起精神,对工作感到厌倦、恐惧、焦虑,甚至莫名烦躁、情绪低落;生理方面,失眠、早醒、疲劳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张侃表示,“节后综合征”的成因复杂多样,涵盖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节假日期间,人们通常会打破日常的作息规律,熬夜、晚睡晚起等情况屡见不鲜,使得睡眠质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以及心理健康。饮食也往往缺乏规律,暴饮暴食、过量食用油腻或辛辣食物等行为,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破坏肠道的菌群平衡,引发腹泻、便秘等症状。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促使“节后综合征”的产生。此外,节假日后,重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当中,部分人可能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心理压力的改变,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波动,诱发“节后综合征”。

如何调适以减少或避免“节后综合征”的发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主治医师程金湘建议,可以温柔校准生物钟,早晨尽早拉开窗帘,去户外稍微运动接受光照,逐步调整入睡时间,能有效帮助生物钟复位。营养的优化必不可少,节后尽量选择高纤维食物和易消化蛋白,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摄入,保证充足饮水,减轻身体的运转负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或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整体适应能力。另外,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都是对信心的积极反馈,有助于缓解焦虑。

程金湘提醒,面对“节后综合征”,最好的态度是理解而非对抗。虽然“节后综合征”通常在一两周内自行缓解,但需注意与临床意义上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区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月以上,且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

标签:

猜你喜欢

怎么避免坐错车?下错或坐过站怎么办?这份铁路出行攻略请收好

央视网消息:假期出行客流量大,铁路旅客怎么避免坐错车?下错或者坐过站怎么办?一起来了解应对办法。出行旅客可以打开12306手机App,在首页点击车站大屏,有出发更多

2025-10-07 12:47:49

如何破解“节后综合征”?专家来支招

新华社西安10月7日电(记者蔺娟)国庆中秋假期即将结束,有些人会感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不适。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来袭,更多

2025-10-07 11:49:28

霜降时节,去哪里寻红叶?收好“秋叶地图”|焦点快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第六个节气,2025年霜降始于10月23日。古人认为,霜既使万物蛰伏收敛,又能促进部分作物成熟。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更多

2025-10-07 10:55:08

当前焦点!产销两旺!“小特产”变身变身乡村振兴“致富果” 激活“甜蜜经济”新热力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的40万亩石榴迎来丰收。当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确保这些石榴能在采摘后48小时内送到消费者手中。连绵的山坡上,饱满的石榴压更多

2025-10-07 10:01:32

双节假期火出圈,这些县级“宝藏小城”为何受青睐? 每日时讯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以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首选。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三线以下城市异地游客大增,某平台数据更多

2025-10-07 08:58:40

2024年欧盟进口纯电动汽车过半来自中国_当前关注

中新社布鲁塞尔10月6日电(记者德永健)欧盟统计局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纯电动汽车进口总值152亿欧元,过半进口纯电动汽车来自中国。数据显示,2更多

2025-10-07 07:55:47

新技术新服务改造农业造福乡村 每日热点

金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迎来了收获季。在古鲁板蒿镇,种植大户景晓磊算起了账:“以前种老品种,一亩地收不了多少,还容易倒伏。现在种敖谷8000品种,亩均更多

2025-10-07 06:56:57

28年扎根高原——我和“西藏青稞”一起成长

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向雅鲁藏布江畔的青稞田,麦浪随风起伏,勾勒出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回溯过往,受高寒气候与地理条件制约,农牧民守着辽阔土地,却常常为更多

2025-10-07 05:58:54

观焦点:三名科学家获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记者郭爽 张兆卿)瑞典卡罗琳医学院6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科更多

2025-10-06 21:55:13

【新视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广东省调拨救灾物资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董博婷)记者6日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获悉,针对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对广东造成的严重影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6日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向更多

2025-10-06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