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香港IPO保荐机构已是内地公司的天下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7-06-07 18:04:47

北京时间7日彭博报道,20年会发生什么变化?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时,这块英国殖民地的经济由李嘉诚等本土大亨和怡和控股等殖民时代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主导。

现在,来到2017年,可谓日月换新天。虽然李嘉诚和他的同侪们体量仍然很大,但本地大亨对香港经济部分领域的影响正在减弱,而中国内地企业的影响却在急剧上升,特别是在金融、房地产和电讯行业。在其他领域,中国影响力也在增长。

香港曾经在很长时期内都是进出中国大陆的门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即所谓红筹公司,从香港筹集资金来发展中国经济。现在,随着中国内地在香港的政治影响力上升,资金雄厚的中国企业也在当地经济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在一个金融服务占到经济活动近18%的城市,中资企业现在无处不在。在1997年时,前十大IPO保荐机构中根本没有中资机构的名字;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和海通证券等内地公司已经成为主角。今年迄今,香港IPO市场募资规模已达约50亿美元,而1997年全年也只有34亿美元。

包括海航集团及龙光地产在内的内地开发商击败了本地竞争者,以高昂的价格拿下开发用地,今年迄今香港政府拍卖的价值370亿港元的住宅开发用地均被内地开发商竞得。恒基地产等香港开发商转而竞购商业地产用地。

内地企业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信市场。中国电信旗下一家子公司计划本月在香港推出移动服务。在媒体方面亦如此,中国亿万富豪马云去年收购了香港首屈一指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并明确表示将更多以中国人而非西方人的视角展示中国。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教授丁伟说,中国共产党希望看到的是香港人的思维和心态的根本性变化,眼下香港人基本上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意识形态和做法;长期以来在香港经济占主导的本土大亨,如果不和内地企业联手的话,将逐步失去在本土经济的重要地位。

别了,西方银行

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在1997年,香港IPO十大承销商榜单上只有本土和国际性企业,其中摩根士丹利、汇丰控股和美林位列前三甲。

如今,这个名单上90%是内地企业,中国建设银行、海通证券和农业银行高居榜首。

为了赢得市场份额,中资投资银行拉低了收费。对于部分IPO,尤其是备受瞩目的交易,顾问公司的收费只是五年前的一半,即交易价值的1%。

伴随这种改变的是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争相在香港上市,希望以此作为全球扩张的基石。如今,在香港交易所新上市的公司基本都来自内地,这与六年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当时香港交易所吸引到了普拉达和新秀丽等跨国企业。

内地和香港本土地产商的较量

在2011年,一度在住宅开发用地政府拍卖中扮演主角的香港地产大亨们开始成为内地房地产开发商的手下败将。去年,近半数住宅用地流入内地房地产商的口袋,这一趋势今年得到延续,内地企业拿下了被拍卖的所有此类土地。

中国航空大亨陈峰领导的海航集团尤其活跃。自去年末以来,拥有海南航空等企业的海航集团总计斥资272亿港元竞得了原启德机场的四幅土地。在去年11月份首次挺进香港时,海航以创纪录新高的88.4亿港元的竞价击败了19个竞购者。

香港金管局如今出手限制用于建设和购买土地的银行贷款。这将影响到很多内地开发商,因为与香港本土的地产商相比,内地企业为了购地往往会借更多债,不过这个举措不太可能阻止本土地产商输给内地公司的趋势。

渗透移动市场

经过几轮电信运营商整合,中国移动2006年首次登陆香港,在那之前,香港没有一家内地运营商。这家中国最大无线运营商收购了当时由一个内地大型企业控股的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目前拥有五分之一的香港商用电话波段。该公司与新鸿基地产的郭氏家族,以及长和的李嘉诚和他的儿子李泽楷等香港本土大亨旗下的公司同台竞技。

另一家内地运营商中国电信也计划6月份在香港推出移动服务。而早在15年前中国联通(香港)便开始在香港提供服务。

随着中国内地公司的涌入,越来越多的香港本土企业放眼海外。1997年,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69%的收益来自香港业务,随着不断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投资,他如今的旗舰企业--长和去年仅有3%的收益来自香港。这些举动使他饱受指摘,批评人士称他抛弃了这座造就他今日巨额财富的城市。李嘉诚驳回了这种说法。

郑氏家族拥有的香港地产和珠宝企业周大福最近收购了澳大利亚燃气公司Alinta,挺进澳大利亚公用事业领域。

“对于本土大亨而言,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维持主导者的地位,而是关注生存。”京华山一香港的研究主管Castor Pang说。“如果不采取行动,他们将变得无关紧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