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琳 见习记者 林娉莹
上市十一载,达意隆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日前,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已经完成对全资子公司深圳达意隆包装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达意隆”)的清算注销程序。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第二家被清算注销的子公司,还有更多子公司正处于常年亏损状态。
此外,达意隆今年一季度已亏损803.06万元,并预计今年上半年将亏损不超过2000万元。事实上,在扣除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4年告负。
针对上述情况,《证券日报》记者向公司发去了采访提纲。公司方面回复表示,“受近年来公司下游行业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近年来盈利能力偏弱。”
多家子公司现亏损
在近期完成清算注销的深圳达意隆,实际上已经亏损了4年之久。据披露,在2015年至2018年间,该子公司共亏损了484.87万元,但直到去年公司才决定对其进行清算注销。
彼时公告显示,因位于深圳达意隆的PET瓶及瓶装水成套设备被作价963.81万元转让给广东太古,之后深圳达意隆不再拥有实际业务,于是公司决定清算注销该子公司。公司表示,本次清算注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管理成本。
但是,上市公司旗下难以盈利的子公司不仅深圳达意隆一家。Wind数据显示,去年年报披露的9家子公司中,还有3家子公司出现亏损,其中东莞达意隆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和珠海宝隆瓶胚有限公司分别已亏损了3年和4年。对此,公司方面回应称:“公司其他子公司的业务类型与深圳达意隆不完全一致,公司会努力提高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
然而,达意隆自身也“在劫难逃”。公司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收9.86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4.6万元,同比减少48.73%。记者注意到,除了去年业绩增收不增利,公司近5年来营收也增长乏力,相较2014年其营业收入仅增长了3.25%。
上市至今“赚不过”补助
表面看,除了2016年,达意隆在2015年至2018年均实现盈利,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却分别为-2922.93万元、-6192.22万元、-716.89万元和-1293.48万元。
公司主业“连亏多年”却还能保持盈利的背后,是对于政府“输血”的严重依赖。其中,2018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达2361.35万元,为历年最高。此外,2015年和2017年公司均靠政府补贴避免了亏损,这其中涉及的补助名目最多超40项。而在2016年,即便公司获得了1933.94万元的政府补助,也仍然亏损4531.81万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上市至今,达意隆共获得政府补助金额总计达到了1.43亿元。而这期间,公司实现扣非后净利润总额仅有6597.05万元。
公司业绩是否过于依赖政府补助?对于记者的发问,公司方面并未正面回复,只是表示,“公司坚定看好行业未来,将努力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优化供应链等措施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