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彭军君)“六五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市发布《南通市生态环境公报(2021年)》。这份被称为“环保白皮书”的公报显示:2021年,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2天,优良比率88.2%,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比2020年上升0.5个百分点。1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为14个,占比87.5%,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崇川、通州分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一幅“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动画卷正在南通徐徐展开,亮眼成绩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建设密码?
“发展与保护本是一体,执法监管和服务发展都是生态环境部门应尽之责。”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依法依规监管”与“有力有效服务”相结合,省内率先出台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54件、同比增加71.74%,处罚金额1.03亿元、同比上升44.25%,执法质效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成立全省首家环保公安融合战队,组建全省首家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应急联合队,联合上海崇明生态环境局,首次举行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标准体系,72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查处规范在全市推广试运行。
在服务发展方面,推进纺织印染、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加快落后低效产能淘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端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示范集群。压降项目审查时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告书技术审查时间分别从30日缩短至15日、60日缩短至30日。对于重点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盯到底”推动南通港总规、通州湾三港池码头工程、海太过江通道等重点项目环评获批。创新建立市级“总量调蓄池”,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帮助企业申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债券、绿色企业上市等各类补贴300万元,发放“环保贷”2.6亿元、排污权抵押贷款7000余万元,助力企业破解资金短缺困境。
今年,我市计划编制实施《近岸海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准入清单,着力打造沿海“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示范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年内50%以上企业完成改造任务。推广应用“生物脸谱”APP,着力打造“一带多片”生物多样性样板区。此外,年内将实施大气、水、土壤和地下水等治理项目2600余项。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环境质量主要目标是:PM_2.5平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7%;地表水国考、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分别达到93.8%、94.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