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陵一广场突发雷击事件致2死2伤、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一对新人拍婚纱照时新郎遭雷击死亡……近期接连发生的两起雷击事件引发人们对雷电的关注。雷电是如何产生的?户外如何判断雷电与我们的距离?怎样科学防雷?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气象部门,聊一聊关于雷电的那些事。
雷电“偏爱”夏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午后是高发期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和龙卷风。南通地区每年4月至10月均有雷电发生,其中夏季6月至8月是雷电的高发期,年平均雷暴日为35.6天。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云中水滴、冰晶和霰粒在重力和强烈上升气流共同作用下不断发生碰撞摩擦而产生电荷。云的上部一般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会产生电位差,云底部与地面之间也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放电,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闪电。放电过程中,由于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发出我们所听到的雷鸣。
“雷电常发生在午后时分,因为午后一般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此时热对流条件最好,所以午后雷暴天气出现的频次较高,而这又多集中在夏季。”据市气象局服务与社会管理处副处长符云鹏介绍,雷电可以分为发生在云层之间的云间闪以及发生在云底和地面之间的云地闪,相对来说云地闪的危害更强,如果遭受雷击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发生雷电时,
科学防范是关键
“雷雨季节要多留意气象部门预警,雷雨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在室内就一定不会被雷电伤害。”符云鹏说,现在大部分城市建筑物均有避雷设置,但不少农村自建房屋还缺少相关避雷装置,因此农村房屋被雷击的概率还是有的。雷雨天气不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其他金属导体,避免雷击建筑物后雷电流经由管道或线缆传至屋内导致触电。应尽可能拔下家用电器插头或切断电源,以减小雷电损坏电气设备的概率。
当雷电发生时,由于光速比声速快,在户外如果要想判断雷电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可以依据声速和光速之间的差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万公里每秒,而声音的速度每秒钟约340米。从看到闪电的一瞬间到听到雷声的这段时间其实就是声音传输的距离,可以大概计算出雷区离我们有多远。”符云鹏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看到闪电后可以在心中默数:1、2、3、4……直到听到雷声响起。这个时候如果数了10秒钟,再乘以声音的速度340米/秒,可粗略推算出雷区距离我们大概有3400米。
雷雨天如果在户外,应远离大树、电杆、旗杆、烟囱等高耸凸出易吸引雷击的地方,在空旷室外尽量避免接打手机、使用耳机、高举雨伞。室外简易的窝棚也不宜待在里面,更不能在空旷场地停留,要远离导电性能高的物体并降低身体姿态,寻找低洼地方下蹲藏身。
监测预警,
为安全保驾护航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及时发布,关乎多部门的应急响应及广大市民的防灾减灾行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做好防范措施。今年夏天,市气象台已发布雷暴大风预警信号20多条。
实现精准预报预警,提升雷电监测能力是关键,我市不断完善雷电监测网络系统建设。今年7月,如东国家气象观测站内新增一台闪电定位仪,与南通和启东国家观测站原有闪电定位仪联网,并纳入全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360度有效监测全市范围内雷电活动情况,进一步助力全市防雷减灾、雷击灾害调查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记者获悉,根据相关职责划分,气象部门主要负责油库(含加油站)、气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许可,同时全覆盖监管全市800多家防雷重点单位,定期检查督促企业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做好雷电灾害科学防御工作。
符云鹏同时提醒,今后如果有市民遇到雷电灾害造成财产损失的,可以第一时间和市气象台联系获取气象证明,为之后的理赔工作提供依据。
记者俞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