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半辈子用了一根针,半辈子磨了一根针,半辈子爱上了一根针……一根小小绣针映射了濠河畔一群传承沈寿“仿真绣”技艺绣娘的多彩人生。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从事沈绣绣艺。半生已过,我不后悔。”17日下午,在美丽濠河边的中国沈绣博物馆内,正在用沈绣技艺绣制中国人最喜爱也是最喜庆“国花”牡丹的绣娘冯丽,边忙着飞针走线边说道。
冯丽看上去面嫩,一问,其实已64岁。“就拿这幅牡丹来说吧,你看,我用的是典型的沈绣针法,糅合了半套针、散套针、旋转针、缠针、滚针、施针等多种针法,结合不同的线色,这样才能以极为丰富的张力表现牡丹的天姿国色;你们注意到了吗?牡丹的花蕊是不是活灵活现?这就是沈绣‘打结绣’的精妙……”冯丽放下手中的绣针,向我们一一指点着沈绣的窍门和绝招。
记者在现场看到,沈绣技艺中,绣线的运用也是巧夺天工,10种基本线色,在冯丽手中居然拼出二十多种变化多彩的线色,令人拍案叫绝。
对绣娘冯丽来说,她最欣慰的是参与绣制的《比利时国王合家欢》,成了尊贵的国礼……
另一位也在埋首精心绣制绣品、今年69岁的刘建民是一位有着50年绣龄的资深绣娘,她的师傅,是去年90岁高龄刚刚过世的沈寿亲传第二代弟子练育英。
“最喜欢绣制的绣品是郑板桥的墨竹。如何通过沈绣技艺淋漓尽致表现这样的水墨韵味作品?我个人的经验是针脚要整齐,要通过各种针法富有层次感地表现色泽的浓淡变化,在线色上由浅入深。这就需要刺绣者对原作要入眼入脑入心,融入其中、感受其妙,这样才能在绣制过程中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表现效果……”刘建民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和盘托出。
只有创新才具有旺盛生命力!沈绣作为与苏绣、湘绣、粤绣等齐名的绣艺,一直在与时代同步、与岁月同行。而包括冯丽、刘建民在内的一位又一位绣娘们,正坚守初心,不断推出一波又一波精品力作。
记者周朝晖
实习生韩语欣
[编辑:俞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