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致力探寻“大脑衰老之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通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2.67%,去年我市被列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最近,由通大附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罗镧带队研究的课题——“关注脑衰老,助力健康老龄化”项目入选了省“老年健康服务”优秀案例,并荣获二等奖。为此,记者走近这些研究者,聆听他们潜心调查,探寻大脑衰老之谜的相关故事。
(资料图)
多调查多科普才能早发现早干预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非常容易发展成我们常说的‘痴呆症’,这个阶段是临床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罗镧表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教育亟待在老年人群体中做到全覆盖。除临床工作中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外,罗镧也带领她的团队在社区广泛开展调查和科普。
2015年开始,罗镧带领团队开展“关注脑衰老,助力健康老龄化”项目,致力于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维护脑健康工作,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以及处理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让老年人能够自知、自主、自由地健康生活。从那时开始,罗镧在临床诊断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时,就会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已经有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倾向。
崇川区学田社区是项目合作社区,罗镧及其团队在该社区展开大量的调研工作。“我们使用多种量表了解患者不同认知域的变化、日常行为能力、焦虑抑郁状态,收集居民体检时的多余血液,免费测定认知相关指标,对筛查出的认知异常的老年人提供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项目组成员张杨介绍,团队成员为了做好研究,常常下了班后再亲自去社区调查。“疫情之前,我们每周下社区1~2次,对社区居民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调查,每月进行1~2次健康科普教育;疫情之后,主要在病房,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每1~2周1次的健康科普教育。”
在医院设门诊在社区进行筛查测试
“谢谢你们!要不是及时干预,我母亲的状况也不会保持得这么稳定!”近日,家住通州的朱先生带着80岁的母亲来到老年医学科门诊随访,朱先生介绍,母亲在这里已做了3年治疗,目前她的精神状态、自我认知都保持在基本稳定的状态,让他十分感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衰老,2020年,罗镧在通大附院推动开设了老年记忆与衰弱专病门诊,长期预约随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2022年,患者已不局限于省内,还覆盖了安徽、广东、黑龙江等9个省。病房和门诊总受众患者达到了370人,满意度均为100%。自2019年开始,他们还每年举办省级或国家级学习班讨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疗进展”,总参加人数超过2万人次。
在社区,罗镧及其团队完成了对560余例老年人的筛查测试。测试结束后,团队会当场告知结果,根据评分给予相应建议。对于高龄老人,未检出认知功能障碍的,建议定期量表筛查。轻度认知障碍的,建议早期综合干预,预防认知恶化。中重度认知障碍的,建议在家人陪同下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鉴别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综合治疗。
“项目开展至今,我们对181例量表筛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健康教育,许多老年人因此认识到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提高了健康意识,当他们出现轻度记忆力减退的症状时,知道主动去门诊寻求进一步治疗。”罗镧告诉记者,学田社区有一对老夫妻是退休教师,在听完她的科普后,老爷子主动来预约上门走访,等团队成员按照约定时间到家里时,发现家中的老伴已经存在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出门找不到家。正是因为罗镧对脑健康的及时科普,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症状得到了控制,且效果明显。
希望帮助更多老年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子女的知识水平、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极大地影响着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进程。”众多临床案例的研究,让罗镧对此深有感触。据了解,临床上不少带着父母来进行筛查的子女都有一定的学历和经济基础。
同时,罗镧及其研究团队通过走访发现,社区里空巢老人非常多,子女在外地工作,高龄老人没有依靠,必须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衰老不仅伴随身体机能衰退、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情况,这些都是值得全社会重视的问题。
“对家属来说,一旦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迹象,就应该带老年人到医院相关科室及时就诊,并配合积极治疗,以帮助老年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罗镧呼吁,“此外,我认为应该把认知功能筛查、焦虑抑郁筛查纳入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在早期筛查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扩大调查范围,将筛查对象拓展到全市。当然这项工作还需得到包括南通市卫健委、医院、社区、居民等多方面的支持。毕竟早期发现才能早期干预,维持脑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基础。”尽管研究范围的扩大带来的是翻倍的工作量,但罗镧始终觉得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记者李波 见习记者王怡
[编辑:俞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