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业培育工作,孵化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1至4月,海门区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总计3.7亿元,同比增幅达46.2%,位列南通第一。
(资料图)
科技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等行业,上至医疗研发、新材料开发,下至工业设计、生产线优化,普遍居于生产线前端,是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的价值随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放大,因而有着无可比拟的“含金量”。
做美平台,聚集200多家药企
初夏时节,漫步在海门东南隅的临江新区玲珑湖,湖畔碧绿的草坪和酒红色建筑相得益彰,宜居宜业的生态人文小镇初具雏形。
作为海门重点产业板块之一的临江新区,10多年前果断“改道”,由化工园区向科技型园区转型,瞄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生态景区、科技园区、创业校区、高尚社区”四区融合创新园区,如今已聚集了200多家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企业。
百奥赛图江苏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模式动物规模化开发和应用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目前我们年产能是80万只的基因编辑模型小鼠,去年模式动物销售额达1.76亿元。”百奥赛图动物中心负责人樊利军介绍说,未来企业将为包括全球医药企业前15强在内的国内外近150家医药研发企业提供全链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届时,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
拥有60多公里江岸线的海门,以“长三角区域重要创新支点城市”为建设目标,坚持把上海、苏南作为推动科创发展的主攻方向,规划约196平方公里的沿江科创带,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模式。
目前,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海门沿江科创带最鲜明的特征。
开好良方,发放16.12亿元贷款
公司第二轮融资获得2500万元投资基金、完成5000平方米办公场所和生产基地建设……整体搬迁海门一年来,江苏亿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去年实现销售近亿元,公司总经理李蜜坦言:“到海门创业来对了。”
科技服务型企业的迅猛发展,需要金融不断增添新动能。然而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高研发、前期收入不理想等特点,而传统银行贷款更偏重企业有形资产,因此科技服务型企业融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海门区通过上门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充分挖掘企业融资需求,会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科技金融产品,推进“苏科贷”“通科贷”等业务上规模,以科技金融助力企业发展。据统计,2022年全区共发放科技贷款246笔,发放金额16.12亿元。
近三年来,海门通过科技奖励资助企业科技创新超500家,涉及金额超1亿元;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等政策,累计减免企业税收超10亿元。
一系列的金融良方为科技型企业“舒筋活血”,赢得发展良机。“十四五”期间,海门新增规上科技服务机构19家,累计达到37家,实现翻倍,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突破22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64家,增加到2022年的4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271家。
优化政策,吸引76名顶尖人才
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5条”“人才强企10条”等30多个政策文件,举办“海智杯”创业大赛、“东洲英才”创业周等活动,设立“海门人才日”……近年来,海门人才招引工作如火如荼。
科技兴企离不开“人才”二字。海门中科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与人类疾病,健康,身份识别相关的基因检测和分析工作,郭云涛是中科基因的生物信息分析工程师,2016年他跟随中科基因一起来到海门。“海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人才的重视。”老家在河南的他如今已在海门娶妻安家。
去年,郭云涛还被列为海门区首批“521”东洲青年英才培养工程拟培养对象人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海门以“东洲英才”引进计划为龙头,瞄准“高精尖缺”,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成为苏中苏北唯一的“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
截至目前,海门先后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顶尖人才76名,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47人,自主培养国家“万人计划”专家5名;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91名、省“双创团队”12个,入选数连续四年位列南通县(市、区)第一。去年,海门新签约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30个,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数、市江海英才入选数、226工程培训对象入选数均列南通第一。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通讯员 彭炜峰
[编辑:俞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