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通州区举行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要求全区上下围绕产业项目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通州持续树牢“招商为先、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如今,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工业厂房拔地而起,招商引资马不停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澎湃的发展动能为推动通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再燃强劲引擎。预计上半年,通州区GDP增长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和服务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13%和30%,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再加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夏日炎炎,穿行于通州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和生产场景:南通新三能电容器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生产车间里,品类繁多的电子元器件从流水线上鱼贯而出;新三能电容器二期项目建设正酣,预计明年4月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电容器7亿只,年新增应税销售约1亿元;石港镇标龙工业综合体、金沙街道肆叶重工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施工车辆来往穿梭,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进度条”。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快速发展,是通州以项目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来,通州瞄定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紧盯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抓实项目建设、提升载体能级,持续提升通州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通州系统谋划建设产业梯次承载平台,加快完善南通高新区+二级载体+工业集聚区的“1+3+N”产业承载体系,持续推进二级载体平台建设,并引导家纺、建筑两大传统产业瞄准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有重点、分梯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通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抢占新能源装备板块赛道,重点布局储能设备、风电部件、异质结技术等新领域,已集聚了一批上市企业和科创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下一个百亿级板块。”通州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亲商招商,项目建设不停歇
上月29日,北京真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通高新区签约,电真空和智能检测整机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落户通州,主要从事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工业CT生产制造和安全检查设备生产制造。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亿元,打造中国电科十二所半导体装备核心部件和智能检测整机装备的生产制造基地,预计项目完全达产后年产值规模超5亿元。
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储能产品的研究及制造生产销售,计划投资50亿元,在通州投资建设5GWH的家庭储能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具有150万组家庭储能生产的全流程工业园。
北京真空电子总经理张吉峰表示,从地铁项目结缘到落地洽谈,市、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和“亲商、安商、重商”的庄严承诺,让企业觉得舒心、暖心、放心。通州“一主一新一智”的产业布局有助于快速迭代、精益制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也有信心,为促进通州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通州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加强与广东、苏南等地区的产业对接和创新协同,着力补强产业链中的缺失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南通高新区、区投资服务中心、各镇街三支招商队伍作用,扎实开展赛马制招商,健全重大项目落户研判机制,紧盯重特大项目、科创人才项目和外资项目,确保新落户重大项目5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实现新突破。
优商安商,保姆服务不掉线
近日,位于通州区石港科技产业园的南通优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旧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仅用3天就全部办完建设审批流程,迎来新项目动土开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规划用地15亩,主要从事汽车拆解。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应税销售9000万元,纳税480万元。该项目的快速审批得益于通州推进实施“拿地即开工+代办帮办”审批服务模式。
今年,通州区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聚焦家纺、建筑两大传统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用心用情、诚心诚意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66条措施,从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企业用工奖补等多方面,做优做强“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环境品牌。“拿地即开工”、“准入即准营”、一证办理“施工许可”等新模式全面推开,审批效率大幅提升,项目建设切实提速增效。
同时,加大营商环境的调研和督查力度,实行区领导全挂钩制度,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在全区各镇(街道)启动“省市惠企政策宣讲会”,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深入挖掘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的高光时刻一个接着一个,重大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表示,通州将紧抓要素保障和项目服务,继续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为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更多贡献。
记者 徐爱银 任溢斌
[编辑:张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