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举行的首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南通获得优秀团队奖,一个项目将代表江苏参加国赛。今年,南通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也已举办七届,成为我市招才引智特色品牌。
(相关资料图)
博士后是我国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博士后工作“从无到有、串点成面、由弱变强”,现有博士后载体123家,在站博士后突破260人。南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逐梦江海,也为南通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积蓄强劲动能。
紧贴优势产业,引领企业科技创新
作为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企业与博士后合作的载体,是一座城市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目前,我市现有的123家博士后工作站,约九成设立在各类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更是达到80%,覆盖全市16个优势产业链,与我市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高度契合。
“对企业而言,博士后工作站不仅是科研能力的提升、科创资源的积累,更意味着不断拓展的可能。”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处长袁瑜佳说。从企业产学研需求出发,人社部门主动对接高校,强化企业与博士后、高校导师三方联动,推动全市博士后载体良性运行。
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型特种阀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用于冶金行业的特种阀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以上,核电行业的核级蝶阀、球阀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2009年,企业获批建立“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迄今引进了8位博士进站开展相关研究。
陈林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机械专业,2014年进入江苏神通博士后工作站,现任公司副总裁兼子公司总经理。2017年,陈林带领团队开始核燃料装备系统的研究,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高放样品瓶,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陈林说,初步统计,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后,累计获得订单约4亿元。
船舶海工是我市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博士后工作站已成相关龙头企业标配。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了3名博士后,目前均已顺利出站。“我们目前正在建造的24000箱集装箱船,这几位博士参与各个阶段的设计研发工作,先后攻克了船型优化、强度分析、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公司人事科负责人吴勇介绍。
吴勇所说的24000箱集装箱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完全由中国船厂自主开发、设计、建造,国内只有3家船企拥有这项技术。
近期,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又看中了一名上海交大的博士,“等开学就跟学校对接,尽快完成进站手续,将投入到更为先进的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研发工作中。”
优势资源互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项目已经进入到示范工程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应用和推广,将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技术变革。”
崔贺,南通华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正在研发一种名为“微电粉”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除臭及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特性。
崔贺博士也是南通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已经举办的七届大赛,共打造了5个方向60余个博士后供给源,促成人才合作协议120余个,累计培育和转化博士后项目近300个。
“博士后工作站是一种很有成效的引智模式,支撑了企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同时身为南通伊仕生物副总经理和在站博士后,王蕾的两位导师,一位是南通大学的教授杨宇民,另一位则是公司董事长欧卫军。“博士后工作站作为桥梁,可以将学术研究和产业转化充分结合,比如我带领团队研制的猴痘病毒三种检测试剂盒,目前已完成CE注册备案,核心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成为公司在传染病领域的新产品。”
升格成国家级工作站的南通泰胜蓝岛博士后工作站,今年又引进了两名博士。“一方面,企业科技创新,需要这些高端人才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企业也为他们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搭建了平台,让技术产生效益,反哺社会、回报国家。”公司副总经理苏小芳说。
在江苏奥蓝工程玻璃有限公司,3位博士后的科研项目,已为企业带来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在站期间还为公司内部培训技能人才100人次,并带领团队共同完成多项产品研发设计。作为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校外导师,神通阀门副总裁陈林先后指导两名博士后开展研究,相关成果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1名博士后已完成研究毕业,并获评省“双创”博士。
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累计取得经济效益近5亿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显著,一批出站留通博士后成为本行业本地区学术带头人,后续发展动力强劲。
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合作共赢典范
“博士后设站单位每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一次性博士后科研经费补助20万元。”今年7月发布的南通人才新政4.0,为博士后工作予以更大支持。
从人才新政2.0到4.0,我市每两年就会迭代升级一次博士后政策,目前已形成“建站有补助、进站有津贴、出站有保障、科研有激励”的政策体系,以全生命周期服务引才聚才留才:
对市区企业给予一次性建站补助,对进站博士后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津贴,出站后留在企业且符合一定条件的,还可继续享受市区博士生活津贴和购房补贴;除了市本级,各县(市、区)也都出台了相应的博士后政策;“江海英才”“226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等综合人才计划,也对博士后培育给予大力支持……与兄弟城市相比,南通支持企业建设博士后载体、鼓励企业引用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毫不逊色。
真金白银、真情实意,越来越多的博士后与南通企业“双向奔赴”。这两年我市共招收博士后188人,在站博士后突破260人。
了解到人才新政4.0对于博士后的一系列奖励政策,崔贺觉得南通不仅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更是个重视人才的地方,“希望能够结合公司的主营方向与自己的特长,在污水处理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对于王蕾来说,兜兜转转又回到南通,是因为南通宜居,人才政策好,更看中南通良好的营商环境,“很多项目的落地都离不开政府组织的各种招才引智、技术成果转化、人才科技交流活动,我们跟南通大学及通大附院有十多项产学研合作,我现在团队里还有5名通大毕业的硕士”。
“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一方面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南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人才科副科长徐翠霞说,当前,南通正打造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通大将积极通过“名博导+名企业”联合招聘的模式,引进全职博士后,实现创业在企业、创新在高校,打造市校企合作共赢新典范。
记者 沈雪梅 何家玉 实习生 杨译博
[编辑: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