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开发区于去年年底在全市率先实施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等特殊对象探访项目,对开发区户籍内的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智能门磁报警器、智能红外人体探测器。凭借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和专业上门探访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点对点式的居家安全服务。
项目实施以来,已为安全隐患较高的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453次,电话探访2803次,处理系统报警23次,解决老人实际困难46个,老人及家属满意率100%。
专业队伍,探访老人常态化
(相关资料图)
“南通开发区常住人口14.8万,常住老年人口达到3.7万人,而且‘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南通开发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姜青青说,这让基层社会治理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这一说法也在社区得到验证。该区中兴街道星湖社区常住人口约40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近80人。“平时社区工作者会不定期上门,此外还有志愿者服务力量作补充。”星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晓燕表示,由于社区工作量大、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等原因,探访老人无法做到常态化、固定化。
基于此,南通开发区根据特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专业机构,对50名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实施探访项目,每半个月上门走访不少于1次,每2天至少电话回访1次,发现异常随时上门走访,利用24小时呼叫服务系统、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为空巢独居老年人等对象提供点对点式的居家安全服务和精神关怀。
“这支队伍对社区的帮助很大,有了他们,除了做一些配合工作外,社区可以投入面广量大的其他基层管理之中。”张晓燕说。
线上线下,24小时用心守护
“这个是红外线,另外还有个门磁,我设在卧室门口了。”23日,居住在爱玛花苑的徐福娣指着餐厅一个白色方盒子介绍说。
今年88岁的徐福娣,子女都在外地,丈夫在6年前去世。经社区推荐,她成为首批50名探访项目的受益老人之一。
“项目实施,首先是免费为老人安装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海盟金网负责该探访项目的张青指着自己的电脑介绍,“如果老人没有开关门,每隔13个小时,我们就会接到来自门磁的信息报警。红外线是4小时没有监测到人员经过,就会有报警。”
除了线上智能系统外,更重要的是线下的探访。
“目前,市场上智能安防系统比较成熟,我们更在意的是线下探访,希望这个团队要有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姜青青表示。
项目完成招标后,南通开发区民政局要求中标单位精心挑选团队成员。“开发区老人多讲启海话,我们就要求服务单位尽量挑会启海话的成员。”同时,南通开发区民政局还指导服务单位与各社区提前对接,了解老人生活起居、脾气性格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公司硬件设备的负责人,需要上门查看设备的高俊峰当仁不让成为上门探访组组长。“不但需要技术,也需要‘话术’,我们都接受了有关培训。”
上门看望,关爱送到心坎上
“小王可认真了,不但陪我聊天,还分享她养猫养狗的经历,每次她来,我们都能聊好久。”徐福娣对负责上门探访她的探访员王徐珍赞不绝口。
让她更感动的是,有次电话探访,徐福娣正在收衣服,没接到电话。10分钟后,电话再次打来,徐福娣接通后,有些好奇地问:“你刚刚打过电话,应该算完成任务了吧?”电话那头则回答:“阿姨,只有听到你的声音,我才能放心呢。”这让老人感觉很温暖。
“无论电话探访,还是上门探访,我们不但要确认独居老人的安全,更要了解老人的状况,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张青说。
周风侠则表示,一开始因为两天一次电话探访,老人还有些抵触,认为打扰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现在,很多老人都敞开心扉,会在电话里和她拉拉家常。“我们更像是家人、朋友。”
当然,必要的监督也必不可少。姜青青介绍,根据约定,专业服务机构必须每月将电话、上门探访情况及系统报警处置情况报社区、街道审核确认,区民政局随机电话抽查,建立三级审核机制,确保服务精准、有效。“而且合作费用也不是一次支付,尾款必须在全年效果确认之后,才会支付。”
双管齐下让该项目效果明显。小海街道独居老人季广友是一名视障患者。一次去老人家中探访时,工作人员见长时间敲门未有回应,经邻居确认老人未曾外出后,担心老人出现意外,立即联系老人女儿上门查看,确认老人在家中睡觉且状态良好后方才放下心来。虽然虚惊一场,但老人的女儿依然感谢了工作人员的负责与关心。
独居老人顾来芳在去亲戚家途中迷路,幸好遇到上门探访的工作人员,及时将其护送回家,避免意外的发生。
“实施近一年,老人及家属满意率是100%,我们决定在明年扩大服务范围,将更多的空巢独居老人纳入探访项目中来。”南通开发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将进一步织牢空巢独居老人的关爱网,让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独”。
记者陈可
[编辑: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