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用脚步丈量了八处 5A 景区。它们收费不算低,却愿意用干净的栈道、克制的商业和几乎苛刻的生态保护,回馈每一张门票。下面的行记尽量调动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视觉五重记忆;若你在文字里闻到草木香、听到水声,请立即把行程写进日历。
08|江西·三清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雾是隐身的水,香在鼻尖
清晨 06:10,索道轿厢钻进雾层,玻璃上挂一层水珠。轿厢摇晃时,能听见水珠滑落的细响。
抵达南清园栈道,第一口呼吸像喝下一大勺凉粥:雾气混着松脂,带一点烧过木头的焦甜味。
脚下木板偶尔被自己的登山杖点出咚咚空响,再抬头,“东方女神”刚好撩开云纱,花岗岩的褶皱像一件石质旗袍。
我伸手去摸护栏,凉得像刚出窖的青瓷;雾顺着指缝流走,留下微咸的水汽味——云海其实是可以“品”的,味道接近清晨的露珠。
07|贵州·梵净山
雨水把苔藓养成软垫,脚底全是春天
凌晨的虫鸣像针在缝布,细碎却执拗。顺着 800 级台阶向上,石缝里渗出的水泡在脚背炸成噗叽一声小刺。潮湿的空气带着薄荷与泥土混合的青涩味,鼻腔瞬间通透。
过“一线天”,山风拐成竖直的通道,呼——地从耳旁灌入,像有人贴着鼓膜吹口哨。抵达老金顶,云海突然塌陷,翻卷声像千层棉被拍在海面。我伸手摸那块“蘑菇石”,石皮粗糙,掌心瞬间被吸走热度。
同行的老大爷掏出糯米糍分我半块,微甜黏牙,混着云雾入口——味觉此刻也在海拔 2336 米处浮游。
06|新疆·喀纳斯
松脂味的风掠过耳廓,湖面会回“嗡”地一声
9 月,公路旁的桦树林开始焦糖色上妆。车门一开,气温只比冰箱冷藏室高两度,鼻孔一热一冷,像被酒精擦拭。
乘木船滑入湖心,桨叶拨动水体的哗啦声在峡谷里回旋,尾音发空,和远处牧民的毡房烟火味一起漂过来。
登观鱼台的木梯,手掌贴在木质扶手上,能感觉到树脂凝固后的细小颗粒。顶端风急,吹得耳膜生疼,湖面却稳如镜,偶有鱼跃掠起清脆水爆声,像有人用指尖敲击玻璃。
放一块牛肉干在舌尖,半咸,有日光晾晒的硬度,嚼到后味时冒出一点胡椒的刺激,仿佛提醒:这里是新疆。
05|河南·云台山
水在峡谷里写字,岩壁是红底宣纸
进入红石峡,第一感官是体表温度骤降,汗水立刻收敛成一层盐膜。两侧嶂石岩壁呈赤铁色,被瀑流刻出一丝丝黑色沟槽,像古老年轮。
水撞石壁发出的轰鸣里夹杂气泡爆裂的噼啪碎声,音色层次丰富得像交响乐。我用手心捧一口水,凉意瞬间逼得虎口发麻,水里带一点石灰味,喝下喉咙却柔软。峡谷尽头买到一碗柿子醋,酸甜像在石缝里长出的野花,一点都不廉价。
04|广西·漓江
竹筏是软毛笔,水面是最细腻的宣纸
雾起时,群峰只露剪影。船工的竹篙刺进河底,传来闷哧一声,筏身轻轻一颤,整个身体像写字时的笔杆,跟着水脉一起抖。
两岸稻田用阳光蒸出新米的奶香味;偶尔有鸭群冲进水里,溅起碎银般的水珠,对岸牧童吹起几声短短的口哨,连回声都懒洋洋。
过九马画山,石壁皱褶像老黄牛背脊,潮气里带一点钙质的微苦味。摸一把江水再抹脸,水质柔得像丝绸,擦完皮肤很快变得绵软。
03|海南·蜈支洲岛
阳光在水里劈出碎金,海盐是最轻的调味
下水那一秒,海浪从耳孔涌入,世界被瞬间按了静音键,只剩自己呼吸管里噜噜气泡声。
珊瑚触手轻碰小腿,像猫尾巴扫过;仔细嗅,咸味里带一丝海藻发酵的甜腥。浮上海面,舌尖舔到咸涩海水,太阳把睫毛烤得发热,风吹过鼻端带来椰油的香。夜宿岛上,海浪滚动成低频白噪音,我在睡袋里听见心脏与浪花同步,咚——咚——
02|安徽·黄山
雪渣在靴底碎成糖霜,风像筷子夹走云
凌晨 04:20,我在黑暗里听到松枝掉雪的扑簌声,比钟声更准时。登光明顶最后一段铁链,金属冰冷,掌心立刻失去知觉。日出前 10 秒,天色像蛋清被打发,渐渐膨胀。第一缕金线穿透云海,同时送来松脂被加热的清香,像有人在山巅烧一盏无形香炉。身旁小伙子掏出热豆浆递给我,甘甜把刚才的寒意整口熔掉,嗓子里生出轻微暖雾。
01|四川·九寨沟
水是调色盘,连时间都被漂成半透明
五花海边,风吹动湖底倒伏的枯木,发出细微咔哒,像开旧木箱的锁扣。我蹲下把手臂伸进湖水,冰冷沿尺骨一路窜到肩,湖水味道极淡,像刚化开的雪。
彩林映在水面,颜色浓得近乎奢侈:孔雀蓝、冷翠绿、暖柠黄……风一抖,整面湖被搅成万花筒。栈道木板被阳光烤出淡淡松烟香,游客的笑声被水面反射回来,多了一层空灵回响。
行囊备忘
- 雨衣比伞更实用,山里风会把伞折成一只畸形鸟。
- 御寒层要贴身,汗湿外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风钻进汗水里。
- 耳塞与相机并重:前者帮你与自己独处,后者帮你与世界对话。
若只能选 3 处
? 想学会“听”云:梵净 or 三清。? 想在颜色里洗眼:喀纳斯 or 九寨。? 想让身体与水一起呼吸:漓江 or 蜈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