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市场司纪志宏:鼓励引导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7-06-06 14:11:08

“中国的金融扶贫是和农村金融改革、普惠金融等结合在一起做的,在开发式扶贫、农村金融改革、普惠金融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做法。”6月6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亚太农协“金融服务和减贫”论坛上表示。

纪志宏称,2005年以来,中国积极试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截至 2016 年末,全国有小额贷款公司 8673 家、村镇银行 1519 家,贷款余额合计超过 1.6 万亿元,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小微企业。

此外,为给中小涉农金融机构提供扶贫信贷资金,专设扶贫再贷款,截止4 月末余额已达 1356 亿元。

据纪志宏介绍,近年来,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拿转账为例,美国的Paypal 和肯尼亚的手机支付,成本大概是 1.5%到 2%,中国的小额转账成本接近于零。

纪志宏认为,中国的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不过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减贫脱贫除面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滞后、金融生态环境薄弱、金融知识和市场理念缺乏等共性问题。

此外,还面临一些自身特殊的问题:如城乡二元分割导致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健全等要素市场制约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等。

他认为,下一步,需要继续提升金融组织的服务效率 、疏通资金更好回流农村的渠道、有效防范风险,同时积极增强贫困地区农业竞争力、改进农村基础配套制度。

一方面,支持农发行、国开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推动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效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规则、风险治理、基础设施、技术创新、 消费者保护等政策支持体系。

同时,疏通直接融资市场联通农村的通道。通过给予差别化财政贴息、即报即审等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农村的效果。

附: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亚太农协“金融服务和减贫”论坛的讲话

尊敬的什雷斯塔主席、解学智董事长,各位来宾: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亚太农协第 68 届执委会会议及“金融服务和减贫”地区政策论坛。脱贫减贫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涉及教育、卫生、制度演变等多个层面,金融支持脱贫的关键是与促进产业发展、支持贫困人口融入大市场和产业增值链条联系在一起的,强化金融机制作用的核心要义是促进这种增值链条形成可循环的造血机制,背后是贫困人口和大产业、大市场的有效联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付出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习总书记就扶贫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为金融精准扶贫 指明了方向。金融扶贫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点是培育市场化的机制,在发挥好财政作用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产业培育、就业培训、信息支持等公共产品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结合近年来关于农村金融和金融扶贫的政策实践,我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中国的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中国的金融扶贫是和农村金融改革、普惠金融等结合在一起做的,在开发式扶贫、农村金融改革、普惠金融等方面探索出了以下一些做法。

第一,构建了精准扶贫的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注重开发式扶贫,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我们通过完善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定位,完善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解决中长期低成本信贷资金来源问题。

二是建立了健康可持续的县域金融服务主体。稳定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县域法人地位,通过“花钱买机制”,落实财务可持续的经营理念,要求其坚持经营重心不上移。

三是注重发展小微金融组织体系。2005年以来,中国积极试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截至 2016 年末,全国有小额贷款公司 8673 家、村 镇银行 1519 家,贷款余额合计超过 1.6 万亿元,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小微企业。同时,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 ,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第二,完善了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人民银行 充分发挥定向降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正向激励作用,有效增加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专设扶贫再贷款,为中小涉农金融机构 提供扶贫信贷资金,4 月末余额已达 1356 亿元。

二是创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券,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吸引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投资,所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支持 1000万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

三是创新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等信贷产品和支持政策,提高贫困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四是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对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和贷款信息,助力解决金融扶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五是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也积极设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整合贫困县涉农财政资金,建立贷 款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第三,大力推广了贷款以外的普惠金融服务。

存取汇兑、征信、金融知识宣传等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扶贫的重要内容。一是积极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提高金融基础服务便捷度;二是加快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挖掘贫困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为其融资提供信用信息支持;三是深入开展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素 养和风险责任意识,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推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创 新,既能够让金融服务摆脱地理约束,也可以消除弱势人群面临的壁垒,还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中国高度重视通过数字技术推动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去年的 G20 杭州峰会,牵头推出了《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近年来,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拿转账为例,美国的Paypal 和肯尼亚的手机支付,成本大概是 1.5%到 2%,中国的小额转账成本接近于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注重研究把 握数字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新特点,积极应对其风险治理、数字鸿沟、监管挑战等新问题。

二、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和金融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减贫脱贫除面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滞后、金融生态环境薄弱、金融知识和市场理念缺乏等共性问题外,还面临一些自身特殊的问题:如城乡二元分割导致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健全等要素市场制约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等。下一步,需要继续提升金融组织的服务效率 、疏通资金更好回流农村的渠道、有效防范风险,同时积极增强贫困地区农业竞争力、改进农村基础配套制度。

第一,继续完善基层金融组织体系。

支持农发行、国开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推动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效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规则、风险治理、基础设施、技术创新、 消费者保护等政策支持体系。

第二,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市场引导机制。

当前农村资金脱离农村的问题突出,需要疏通农村资金“回流”的渠道,从而增加农村资金供给。一是创新订单农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增加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供给。二是疏通直接融资市场联通农村的通道。通过给予差别化财政贴息、即报即审等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农村的效果。

第三,金融扶贫需注重防范风险。金融扶贫主要是针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如果过度降低信贷标准,片面追求对贫困人口的覆盖面,效果可能适得其反。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加拉瓜等 国政府企图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融资满意度,开展“全民小贷行动计划”,最终诱发小额信贷危机。在中国的金融扶贫实践中,也曾经有贷款不良率高、财政负担难以持续的问题,需要注重防范潜在风险,贫困户贷款应主要用于生产性用途,避免金融扶贫致贫。地方政府要加强金融扶贫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和贫困地区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活动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第四,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要结合地方资源基础特色,做大做强 优势特色产业,提升金融资源的承载力。根据中国的实际,既要发展小农经济,也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农生产和 规模经营的市场对接。

第五,加强农村基础配套制度建设。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产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人口素质、会计财务、产权 制度、社会保障等农村配套制度建设,需要提升农村各类要素的组合效率。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民的耕地、宅基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以及集体股份权能,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二是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加公平均等的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三是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涉农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