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紧锣密鼓,农业生产经营也正逐步恢复平稳。然而,此前受疫情影响的我市休闲农业、特色种植等受创不小,不少蔬果销售遇阻。6日下午,本报记者走访了如皋种植大户,在田头上、大棚内实地了解他们面临的种种“痛点”。
在“特”字上下工夫
钻进热烘烘的种植大棚,如皋港禾恬果园的负责人徐兴连欣慰地说,“疫情影响不小,与去年同期相比损失很大;这几天草莓产销两旺,多亏了五一假期带来的火爆人气!”
禾恬果园大门口挂着一块闪亮的金属牌匾,上写“如皋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颁发单位为如皋市妇联。五年前,徐兴连和丈夫租下这片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种植。果园主要面向周边客群,接待消费者一年四季应时采摘,属于旅游休闲性质的观光农业,为大众提供特色农产品。
果园的一排长廊两侧,一株株猕猴桃树挂满了拇指大的幼果,青翠的叶子竟有巴掌大;周边的塑料大棚内,分别种植着各个品种的葡萄和火龙果;庭院外的大田里,还种植有刚刚挂果的桃子、梨子,此外还有甜瓜、西瓜……
“疫情发生前,最好的年份一年能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疫情发生后,收入显著下降。”徐兴连介绍。疫情给众多的休闲农业和特色种植造成打击,再加上这些年一些种植户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种植,市场风险之大,已是不争事实,那么,徐兴连该如何破局呢?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主要考虑的还是不能再搞同质化竞争,在‘名特优新’上不断求突破!”徐兴连将手机页面打开,点开一个“葡萄种植户交流群”对记者说,“大家聊的都是哪里有最新最优的好品种,利用新品优势带来的好效益,来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争取反败为胜!”
徐兴连说,只有在特色种植的“特”字上真正下工夫,休闲农业才有出路。
主攻本地市场
隆恬农业生态园大棚里,黄瓜、番茄、西葫芦、葡萄等果蔬长势喜人;鱼塘里,鱼儿不时跃出水面、螃蟹在防逃网内爬动;这家于2016年建成的农业生态园总投资一千多万元,年产值达五六十万元。
“疫情对隆恬农业生态园影响不小,首当其冲的是销售受困。”隆恬农业生态园工作人员郭其荣介绍,“普通黄瓜的花蒂是黄色的,这种黄瓜的花蒂是红色的。除了外观有差异,这种黄瓜的口感更脆、水分更足,更受市场欢迎。过去主要销往沪浙等地,因疫情影响,外销受困后,我们主攻本地市场,上市后卖得不错。”
因疫而变,以变应变,这是隆恬农业生态园应对疫情带来不良影响的应对之策。
“生态园一直将防范各种意外风险放在首位,为此,我们采取了种养结合、项目多元、蔬果夹种的经营方式,同时结合鱼塘垂钓、家庭采摘等休闲活动,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郭其荣表示,尽管他们在闯特色种养加的路子,但农产品精细化、精品化的目标仍然没有达到,贸工农一体化的探索仍在摸索之中。
尝试直播带货
“媒体如果能帮我们推销推销,咱们瓜农心中压着的沉甸甸石头肯定会变轻些!”在如皋市长江镇租赁30亩地种植地方名特产品“长青沙西瓜”的承包大户杨美丽指着瓜棚里一堆堆没有采摘的西瓜,愁眉不展。“如果没有疫情,一年能赚个十来万元。疫情发生后,上岛的人流没了,物流又遇阻,两头都难!”
紧要关头,当地党委和政府没有袖手旁观,果断介入助农促销。
“我们聘请了一些网红主播,通过现场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包括杨美丽在内的种植大户推销长青沙西瓜;除此之外,还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上呼吁各方施援,并组织一系列的线下活动吸引人气,将瓜农的损失千方百计夺回来!”如皋市长江镇宣传委员周海丽一边打电话动员亲戚朋友前来采购,一边向记者介绍。
针对疫情之下种植大户遭遇的种种困难,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休闲农业研究室主任李玉娟提醒:“在促进土地流转增产增收的大背景下,不少农户存在着盲目种植、依葫芦画瓢急功近利的心理,缺少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市场销售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低下。因此,对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教育,迫在眉睫!”
记者 周朝晖 实习生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