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太空旅行像坐飞机一样实现航班化,可回收技术非常重要。
国庆前后,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研制的“雷霆-R1”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两次二次起动测试,标志着“雷霆-R1”发动机已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为星云-1火箭入轨、回收及重复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资料图】
“二次起动是可回收复用火箭发动机的一个难点。”昨天,深蓝航天创始人兼CEO霍亮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类似于发动机在空中停车后,通过二次起动让它成功点火,这是个突破性的进展,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是近半年以来,深蓝航天取得的又一进展。
5月,“星云-M”试验箭完成了1公里垂直起飞及降落飞行试验,这是目前国内开展的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最快、时间最长的垂直回收飞行试验。
6月底,20吨级“雷霆-R1”可复用发动机成功完成首轮点火试车。试验使用同一台发动机整机产品,共计进行了5次点火测试,累计点火工作时间138秒,最长单次工作时长90秒。
“我们的使命是实现中国运载火箭的可回收复用。”霍亮的身上,既有潜心研究的那份笃定,又充满了创业者的激情。
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元年,这一年,航天领域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同年,商业航天公司SpaceX发射的“猎鹰9”火箭开创了火箭从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历史。“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必是一片蓝海。”霍亮选择从“体制内”走出,于2016年创立深蓝航天。
实地考察后,霍亮将深蓝航天可回收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高科技生产基地落户南通高新区。“我们做的是一个新兴领域,技术和产业还处在研发投入阶段,距离真正大规模的创造效益还有一定的距离。”霍亮说,当初是抱着忐忑的心态来的,没想到整个南通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发。”不仅有政策支持、产业基金扶持,他还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通州区第二十四届“十佳青年”等荣誉。
“太空运输产业从高不可攀到触手可及,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霍亮始终心怀梦想、坚守初心,带领团队专心科研。“不断创新攀登科技巅峰,成为太空运输产业的推动者,为航天强国梦奋斗。”
记者 卢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