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关系民生,情牵百姓。养老服务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2022年,南通市继续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链式养老” 服务模式,协调居家社区机构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努力构建更加优质、充分、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既是时间的标度也是幸福的感知
“奶奶,慢慢地走,咱不急。”1日,在任港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内,像往常一样,护理员正搀扶着腿脚无力的赵奶奶在走廊里慢慢行走,锻炼下肢力量。
赵奶奶今年83岁,如皋九华镇人,之前一直住在老家附近的养老院内。老人的儿子在南通市区工作,考虑到赵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为了能更好地照料老人,上个月16日,他将老人转到了任港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来养老。“我仔细考察过这里的饮食、医疗、居住环境,又询问了一些已经入住的老人,各方面都挺满意的。”赵奶奶的儿子表示,自己就住在附近,步行过来仅需十分钟,每天有空就过来看看母亲,方便又安心。
“七普”数据显示,南通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31.87万,其中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自2017年被纳入全国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试点地区以来,南通市通过打造链式养老等措施,解决居家养老老人的刚性服务需求。
2022年,南通市将新建或改造10家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强化社区养老依托功能。目前,10家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陆续投入运营。
去年上半年,任港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始运营,总建筑面积1706平方米,共设置养老护理床位44张。
“中心选址是我们结合任港街道周边的养老服务设施、交通、地质环境和老年人刚性需求后确定的,确实解决了辖区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任港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姜锐介绍,以助餐服务为例,目前已为辖区2500名老年人开展供餐服务。辖区街道社区内的残疾、困难、高龄等特殊老人群体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优惠。同时以中心周边“十分钟生活圈”为送餐半径,为有点餐需求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幸福的味道”。
根据《南通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到2023年年底,每个城市街道配建一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在辖区内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强化困难老人兜底保障
既是民生的温度也是幸福的理由
“爷爷,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1日,在如皋市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内,护理员热情地与丁锦泽老人攀谈,一边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一边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在册。
丁锦泽是一名五保老人,患有尿毒症,一直住在如皋长江镇敬老院。2021年年初,老人不慎跌倒导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双下肢失去活动能力。为了减轻乡镇敬老院特困人员照护服务压力,给老人提供专业全面的照护服务,当年5月,敬老院工作人员将丁锦泽老人转至如皋市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失智照护中心。
老人生活的新变化,得益于南通市实施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工程。自2020年开始,南通市连续三年将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行动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2年,全市新增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照护供养服务机构6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8家。
如皋市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就是其中一家。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适老化改造面积5000平方米,总床位400张。2021年2月该中心正式挂牌营业,不仅有生活照护功能,内部还设有护理站、康复训练室等,实现老年人康复、护理、精神关怀一站式养老。
“如果不是政府的照顾及帮扶,像我这样的失能老人,很难在晚年活得这么干净体面。”66岁的老人感慨道。如今,像丁锦泽这样的特困失能失智老人,在照护中心共有80余名。如皋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彭卫兵介绍,如皋先后对江滨医院老年公寓楼、九华镇敬老院、磨头镇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累计建成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供养床位400张,目前重度失能失智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已达80%以上。
南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俞灏表示,“十四五”期间,南通市将持续推进农村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开辟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单元,满足县域范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集中照护需求,并拓展对区域内其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技术指导、互助协作、人员培训等功能,发挥服务辐射示范作用。
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
既是满意的刻度也是幸福的滋味
2日下午4时,南通市阳光养老公寓食堂内,工作人员们炒菜、打饭、装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与此同时,在厨师长办公室的电子屏幕上,后厨卫生环境、餐食加工操作过程正全程直播。
老年人的饮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养老机构餐饮加工过程从幕后走向台前,得益于南通市2022年实施的“互联网+明厨亮灶”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在全市养老机构食堂安全关键控制区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将视频信息实时传输到市云平台,实现厨房操作透明化、监管智能化。
“市场监管人员、民政管理人员、老人子女代表都能实时查看我们后厨的直播信息。此外,我们上传的票证菜单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皆向老人监护人开放显示。”阳光养老餐饮部负责人何金红表示,老人的餐食从原材料到入口全过程公开透明,家属看完放心,老人吃得安心,同时也对机构自身的餐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去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市民政局印发文件通知,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实施要求、序时进度等内容,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食品安全考核。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细化接入方案,及时会商、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市306家养老机构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俞灏表示,市民政局将积极配合市市场监督局持续推进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项目,不断优化升级系统,扩大覆盖范围,压实主体责任,提升监管效能,守好食安底线,努力将南通市“互联网+明厨亮灶”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成精品惠民工程。
[编辑:张檬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