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非上市险企去年共亏近百亿 东吴人寿经营四年亏损超5亿 小险企如何转型成挑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31 13:59:04

22非上市险企去年共亏近百亿 东吴人寿经营四年亏损超5亿 小险企如何转型成挑战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曾经在五年前保险牌照大发放浪潮下筹备成立的地方国资背景险企,一度是国内保险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极”,也迎来过规模大扩张的黄金时期,而今大潮退却,这些地方国资险企的经营状况优劣,逐渐显现出来。

5月24日,《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在2016年已经披露的非上市险企年报中,有22家寿险公司亏损总金额高达95亿元,而地方性国资控股寿险机构经营同样并不乐观,其中因万能险业务违规收到保监会整改令的东吴人寿去年亏损达3.15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0.78亿元,成立四年多以来总计亏损超过5亿元,这家总部在苏州的全国性寿险公司曾打出的五年实现盈利的目标恐难实现。

“其实不仅仅是东吴人寿,一批在当时成立的国资背景寿险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都并不理想,受地方政府保护在当地发展不错,但是扩张到全国其它地区经营业务就难有优势。如今万能险业务受整顿,这批险企未来如何实现扭亏和保费的增长都有待观察。”5月25日,国内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受访时指出。

地方国资险企亏损“样本”

在2012年成立之初,东吴人寿因与淘宝合作推出“爱情保险”而颇受市场关注,并且依靠网销渠道使得规模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这家由苏州国发集团诸多当地国资发起成的寿险公司还你定了“五年盈利、八年上市”的计划。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这项计划在业界看来无疑显得空洞而遥远。

“以苏南地区为例,现在首要任务是城商行、农商行排队上市,寿险公司上市计划不在此列。去年以来,苏州、无锡两地的张家港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吴江农商行、江阴银行等实现了上市融资,但是分析其上市背景主要还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积累的坏账。现在苏州、无锡此前也相继成立了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的定位需要关注。在我看来,地方性保险公司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而且保险业和银行业不同,保险公司经营周期比较长,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小险企也承受着巨大的扭亏压力。”5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分析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东吴人寿历年的年报,其数据显示,2013年东吴人寿亏损1.2亿元,2014年该公司继续亏损至2.23亿元;2015年实现盈利1亿元, 2016年东吴人寿又巨亏3.15亿元。令外界担忧的是,在其最新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东吴人寿2017年一季度利润继续亏损0.78亿元。

在去年,东吴人寿一面保费收入继续暴涨至38.21亿元,相较2015年的4.44亿元增长了7.6倍,投资收益也实现了8.4%的增长,为7.59亿元。但是该公司同期营业支出竟高达49.06亿元。

“万能险是东吴人寿在短期内做大规模的重要依靠,然而随着监管层对万能险重拳整治,公司的经营压力骤增。去年末,中国保监会对9家万能险大户的核查中,东吴人寿因万能险业务整改不到位,被采取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三个月内禁止申报产品的监管措施。尽管去年东吴人寿实现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到了40亿元,在偿付能力方面没有多大压力,但是业绩考验并不小。”一位接近东吴人寿的知情人士受访时坦言。

而在苏州国资系统相关人士看来,东吴人寿是全国第一家地级市设立的全国寿险公司,主要股东都是地方国资,包括苏州国际发展集团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而且东吴人寿的管理层也基本是当地国资系统背景担任,公司经营走向一直都备受外界关注。

“短期之内,公司看不到扭亏的希望。今年大家也看到保险业监管愈来愈严苛,对于产品端和投资端的限制都提高了门槛,想要在市场上经营只有稳扎稳打,没有别的办法。”这位人士称。

小险企如何转型

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东吴人寿万能险保费收入从去年的35亿直接降至14亿元,降幅超过50%,而原保费收入从7亿多元增至15亿元。已经显示了这家公司开始谋求产品转型。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大背景下不论是大小寿险公司必须调整的经营策略。

“不论愿不愿意,中短期万能险产品不能销售了,一旦违规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而保障型产品规模是需要时间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保险姓保的旗帜下,保险行业走价值发展之路的导向已经确立,小险企的转型压力还是很大的。目前一些公司在砸重金建设自己的个险团队,未来个险渠道的竞争也许将加剧,行业普遍产生费差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目前中小险企现金流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或许今年会呈现增资潮。”对此,上海一家小型寿险公司高管在5月25日受访时称。

这位高管也表示,目前该公司为了应对挑战,已经提出了三大战略,包括发展专属渠道队伍,设置混合制队伍制度,营销员可以成为员工,员工制也给予很高的激励,正道合规管理;设立精致化产品跟随战略,比如重疾险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做一些长短期缴费结合的险种结构去适应市场;平衡渠道发展。在个险和银保渠道做长期和短期、价值与规模结合,通过续收和期交提高经营质量,对中介和网销等渠道,也尝试突破。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预测,对于那些资本不够又耐不住寂寞的小险企股东来说,也许会选择放弃这得来不易的牌照,未来两年可能会有一波中小险企股份转让的情况出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