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国际金价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国内品牌金饰价格同步攀升至1080元/克,创历史新高。这一轮黄金价格暴涨直接冲击传统婚俗中的“三金”购置成本。以一套50克的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为例,2022年总价约2.65万元,2025年飙升至5.4万元,涨幅达103%。若选择周大福“传承系列”等精品款式,叠加加工费后总价逼近7万元,相当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北京新人王希在周大福专柜看到40克素圈手镯标价4万元时,当场惊呼:“这哪是买三金,分明是在买代步车!”
金价上涨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中东冲突与俄乌战事持续,黄金作为避险资产被资本疯抢。中国央行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全球央行2024年购金量超1000吨,相当于每秒购入1.5公斤黄金,进一步推高需求。此外,美国核心通胀率达4.2%,国内CPI同比上涨2.8%,黄金成为对抗货币贬值的“硬通货”。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存钱不如存金,买三金等于买理财。”
面对高昂成本,备婚新人被迫调整计划。郑州一对情侣原计划8万元购置“五金”,现需16万元,等同父母半年总收入,最终选择缩减克重。社交平台上,“三金折现”话题讨论量激增,部分新人将预算转为装修基金或蜜月旅行。深圳水贝市场成为“平替天堂”,金条克价仅800元,较品牌店低30%,但居家打金存在炸金、损耗等风险。另有新人转向租赁服务,如郑州一对夫妇以2800元租金佩戴周生生传承系列三金,成本仅为购买的1/6。
传统婚俗与现实的冲突日益尖锐。山东、福建等地仍有“无三金不成婚”的旧俗,一位山东丈母娘放话:“连三金都买不起,谁敢嫁女儿?”但95后准新娘陆小姐反驳:“锁进保险柜的黄金,不如蜜月旅行的记忆。”珠宝品牌试图调和矛盾,推出5G工艺将饰品克重降低40%,却遭长辈质疑“不够分量”。这场由黄金引发的婚恋经济学博弈,折射出年轻一代对传统仪式的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