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2022年南通市卫生科技创新大会上,一批“十三五”期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了集中表彰,大会还对“十四五”科教强卫工程入选项目进行了授牌。
探索长寿之乡的“长寿密码”
18日,“中国·如皋人类健康与衰老峰会”将在如皋市举行。届时,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基于长寿研究的临床医学中心科研平台”将在大会上展示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资料图】
12日,该平台在2022年南通市卫生科技创新大会上喜获“科学研究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奖”。“百岁老人是长寿人群的典范,在增龄过程中该人群不仅具有或发展出对肿瘤、神经退行性变疾病、感染等独特的规避机制,而且其在生命周期中拥有整体健康的时间比例也显著高于普通人。因此,多维度阐明百岁老人长寿机制无疑将为研发主动健康干预手段提供广阔的思路,从而有望提升国民寿命并促进普通人的健康水平。”该院副院长、该平台骨干成员顾志峰介绍,作为江苏省研究型医院,为积极践行为江海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初心与使命,通大附院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以高建林教授为首的老年长寿研究中心,该团队聚焦“世界第六大长寿之乡”——如皋,以免疫学为切入点,兼顾临床医学、人文社会医学,就如皋长寿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全方位探讨中国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团队研究发现:百岁老人外周血杀伤性T细胞(CPC)显著增多,功能增强,TCR克隆扩增能力增强,具有极强的维持机体免疫稳态的能力。百岁老人和百岁子代中炎症、SASP等诸多与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显著降低,进一步说明长寿人群保持着“更年轻”的免疫状态。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Front Immunol、 Front Nutr等国内外知名期刊20余篇。“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免疫学特征为百岁老人及百岁子代共有,更加说明了此特征的长寿倾向性及可遗传性。”顾志峰透露,下一步,团队将在高建林教授的带领下,进一步深入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学研究,以及肠道菌群、多组学研究,并着力开发系列可转化的长寿产品,让百岁老人的“长寿经”惠及更多江海百姓。
构建全市脊髓损伤救治三级网络
12日,在2022年南通市卫生科技创新大会上,南通市脊髓损伤修复机理及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喜获“科学研究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奖”。“脊髓损伤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而医学的发展进步必须依靠不断科技创新。我们实验室有科研人员,也有临床医生,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碰撞出火花,旨在通过枯燥的科学研究,促进临床转化,从而更好地为江海百姓的健康服务。”市一院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冠华介绍,实验室自2019年运行以来,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20篇,引文最高影响因子为29.69;获国家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通过该实验室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为中心的南通地区脊髓损伤救治三级网络,有效降低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南通地区脊髓损伤的诊治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实验室还成功实现了临床应用,其中1项“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已实现专利技术转让,于2020年12月与苏州伯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实现专利转化。
用科研成果造福更多特殊患者
12日,在2022年南通市卫生科技创新大会上,南通市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心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项目入选“十四五”科教强卫工程。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作为我市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心项目带头人、市一院产科主任陈丽平介绍,通过项目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容易造成孕产妇肥胖,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的风险都会增高,并且还容易造成新生儿的肥胖,甚至导致孩子远期的肥胖、心血管并发症等。
“我们通过成立妊娠期糖尿病专病门诊,指导孕期女性合理控制血糖和体重。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样本库,对临床上的这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进行一个长期的随访,了解这些孕妇生下的新生儿后续的身体状况,从而反过来指导我们前期的基础研究。”陈丽平说。
在“十四五”科教强卫工程入选项目授牌中,作为南通市医学创新团队代表、市第二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蒋霞领衔的“肾脏病学”入选。蒋霞介绍,该项目依托市二院的南通市康复医学大数据研究重点实验室,将探索肾脏康复相关课题。“我们主要着眼于肾脏康复,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康复治疗,通过运动、心理、音乐等综合疗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带来健康福音。” 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