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到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渠道较窄、融资难的问题。”“希望政策方面适当向产业工人培养上倾斜,让产业工人真正做到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目前企业正面临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想搬迁到海安中心区镇,请问能不能协调予以解决?”……4月20日,在南通“人才日”当天,海安市组织召开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会,来自科技创新、投资创业、乡村振兴、教体卫生、宣传文化等各行业人才代表畅所欲言,与海安党政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共同谈问题、提建议,找对策、谋发展。
“城市的活力需要青年,城市的活力成就青年。举办座谈会的目的就是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倾听青年人才心声,凝聚广大人才共识,切实增强青年科技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海安团市委书记姜朔昶介绍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年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海安第一批人才公寓——2014年投入使用的凤凰府邸小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人才在此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今年,海安还将开建1000套以上人才公寓,其中,500套为家具家电配备齐全的“拎包入住”式公寓。
得益于“靠江靠海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海安聚焦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双名城建设,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在海安各展其才、各尽其能。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7万,年均增长率4.1%。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纺织等产业中,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业“新四军”等“两高一新”人才数量实现翻倍增长。
“从2010年出台第一份专门性人才政策起,海安在打造一流人才环境方面已深耕十几载,建立起一整套人才支持政策体系,海安有能力让各类人才都能找到有所作为的舞台。”海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放‘海安英才电子卡’,让人才更便捷地享受政策利好。”
今年海安还研究制定了科创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施方案,通过“闭环式全程服务、点对点精准服务”,准确把握人才项目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需求,精准匹配资源,助推人才项目发展壮大。
“科创新城”呼唤科创“英才”
近几年,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的战略定位,海安积极打造“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去年,发布推出新一轮“人才强市36条”,真金白银、诚意满满地支持人才来海安发展。
在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高标准厂房内15台打磨机器人正在用恒力温柔打磨测试物料。南通新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孟祥敦博士和同事正在全力以赴调试亟待交付的设备,以满足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订单。
为了研制出人人可用的智能机器人,2020年在上海张江创业的孟祥敦和团队作出要去外地产业化的决定后,不少地方都争相伸出了“橄榄枝”,“考察了上海周边不少地方,最后选择了南通海安。”提到当初最终的选择,孟祥敦回想到,“海安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最心动的地方是人才工作者颇为专业,他们都很懂行业和人才的需求,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务实,我在海安创业安心也放心。”
最近,新蓝机器人正在寻找场地扩产,海安政府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协调相关园区落实场地和必要的要素保障,帮助企业顺利扩产开工。
办好人才小事 就是全城大事
当前正值毕业生找工作的“旺季”,也是各地引才觅才的高峰时段。为帮助广大青年更快更好地融入海安、扎根海安,海安首家“青年人才驿站”在全季酒店正式挂牌成立。运行6个月以来,已有近千名青年人才报名入住驿站,不少外地来海求职的青年人才对海安“暖心服务”连连称赞。
95年出生在北方大城市的小张,现在是东材科技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去年,他在“海安发布”公众号上看到“青年驿站”的相关推送后,通过网上小程序申请顺利入住。“驿站干净卫生,感觉非常温馨,来海安找工作如此顺畅让我有点意外。”驿站贴心的服务让来海安求职的小张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也坚定了留在海安发展的决心。
同样感受到温暖的还有在创能电气的创办人乐斌,“我是带着一个70多人的团队来海安创业的,在事业稳定后,团队成员纷纷把家属小孩带过来,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帮助,员工安心了我也就放心了。”
懂人才是学问,聚人才是本事,海安始终把人才事业上的“发展大事”和生活上的“关键小事”一起抓,一起办。在这次座谈会上,海安还成立了青年科技人才服务联盟,整合了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和政府人才工作者力量,建立起“政企才”沟通服务机制,有效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小事情体现真情怀,我们将时时把人才小事放在心上,用真心支撑人才发展信心,用真情激发人才干事热情。”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钱旭东表示。(周晓枫 缪啸岑)
[编辑:奚柯柯]